天主教國家「左傾」 保守信徒只能靠攏右翼民粹?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愛爾蘭作為其中一個最虔誠、信徒佔比最高的天主教國家,在近年神職人員侵犯兒童及「母嬰之家」等醜聞之下,教會聲譽走下坡。從該國1995年公投以0.6個百分點之微,通過離婚合法化,到過去幾年通過同婚合法化及墮胎權,足證社會風氣之劇變。在天主教地區南美洲,智利和阿根廷過去兩年亦通過墮胎權,可見新世代擁抱世俗化。被視為守舊、拒絕改變的天主教教會,轉向開明是否唯一出路?

二十世紀末,全球天主教會廣泛出現神職人員性侵兒童案件,而且多是積壓多年,追訴無門,令教廷蒙上難以抺去污點。史上最開明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上任以來,自由派的信徒都期望他可大刀闊斧改革教廷,但他卻面對不少保守派神父的阻力。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寫下天主教腐朽終章?

而且,在性與生育問題上,梵蒂岡與各國天主教會的權威性,跟上世紀無法相比。歐洲及南美主要的天主教國家,尤其是千禧世代大多擁抱左翼風潮,發起公投解禁墮胎、通過同性婚姻等。其中,阿根廷歷經數年的跌跌碰碰,終於在去年12月30日通過*墮胎合法化。

*注釋: 阿根廷參議院以39票贊成、29票反對及1票棄權,通過墮胎合法化草案,容許懷孕最多14周的女性墮胎,成為墮胎合法化的最大拉美國家。同一草案於2018年曾遭參議院以38票對31票否決。此前,阿根廷只容許女性在因姦成孕或懷孕有性命危險的情況下,方可進行合法墮胎。

阿根廷的墮胎合法化法案最終在2020年底通過,在拉美的女權運動上別具意義。(Reuters)

阿根廷作為教宗方濟各的祖國,加上全國人口有六成以上是天主教徒、一成五為基督徒,在教會的阻力下,該法案曾經八度闖關失敗。當地每年進行的非法墮胎達數十萬宗,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估計有至少3,000名婦女因而死亡。因此,通過墮胎合法化既具歷史性,在拉美的女權運動上也意義重大。

這股風潮直迫巴西等拉美國家,智利及哥倫比亞近年關於解禁墮胎的討論一直持續。同時,拉美三大天主教支柱國家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均就同性婚姻完成立法,其餘還有烏拉圭、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

阿根廷墮胎合法化:是拉丁美洲的啟示還是孤例?

拉丁美洲作為天主教徒最大來源地,這種趨勢顯然是梵蒂岡不樂見的,在去年阿根廷墮胎權公投前的11月,方濟各再度勸籲信徒:「扼殺一個生命來解決問題是不合法的。」然而,這一席話最終無法改變阿根廷人的意向,反映世俗化在這傳統天主教大國是民心所向。

保守基督徒與右翼民粹走近

不過,拉美的趨勢不代表所有天主教國家,有些在過去十年走向「反世俗化」的回頭路。天主教虔誠的波蘭與匈牙利在極右政府主張下,女性生育權愈收愈緊。在波蘭,自2015年上台執政的法律與公正黨(PiS)推動進一步收緊墮胎權,就算胎兒診斷出為畸形或有嚴重殘障,母親墮胎也屬違法。新法於去年引發全國大規模示威,政府宣布暫緩落實。事實上,波蘭天主教會跟PiS過從甚密,使教堂成為示威者聚集抗議的目標。

匈牙利總理利歐爾班(Viktor Orbán)除了明確反移民之外,2019年還提倡「家庭保護」政策,內容包括40歲以下女性首次結婚可獲貸款,如果生育到第三名小孩,貸款餘額可獲豁免;婦女生育四名或以上孩子,更可終身免付薪俸稅。歐爾班政府曾明言,社會在多元文化衝擊之下,「必須保護天主教家庭」,這些政策都是鼓勵女性重回生育、照顧家庭的傳統角色。歐爾班亦有意收緊女性墮胎權,目前似乎仍在試水溫的階段。

「在這兩個國家(波蘭與匈牙利),女性個人角色漸漸在公共政策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匈牙利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性別研究學系教授Andrea Pető說。

匈牙利歐爾班(Viktor Orbán)與家人於2010年到訪梵蒂岡,獲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見。(Getty)

這些着重家庭文化、生命權的方針,本來是維護天主教傳統,但在政治操作下,宗教跟反移民、排外等右翼政策掛鈎起來。

近年,在眾多以天主教或基督教徒為主的國家,保守派教徒與右翼民粹在政治上聯成一線的情況普遍,他們支持的政治人物通常都主張反移民、保護主義等立場;而這些右翼政客則會以反墮胎、反同性戀等宗教口號來吸引信徒選票。

2018,教宗方濟各訪問愛爾蘭,吸引大批信徒出席大型儀式。然而跟70年代末,若望保祿二世到訪時萬人空巷的場面有顯著差別。(Getty)

以美國為例,在去年的總統大選中,眾多福音派及天主教徒基於生育權及LGBT等議題的立場,寧可投票給顯然對宗教毫不虔誠、但高舉反墮胎旗幟的特朗普,也不投票給「中間偏左」的天主教徒拜登。

然而,這帶出一個很重要的疑問,為何虔誠的天主教徒支持的政治理念,與基督宗教所提倡的平等、博愛、包容等核心教誨背道而馳?這種「政治交易」現象,值得現代天主教及基督教徒深思。

拜登上任成自由派信徒福音?

隨着白宮易主,保守派信徒與特朗普這種「扭曲的利益關係」也因而結束,天主教徒兼民主黨人拜登走馬上任,對於自由派基督徒而言也許是福音。拜登擁護的女性墮胎權及同性婚姻,在性別權益日漸進步的趨勢下是可接受的,尤其是美國千禧世代中,LGBT群組比例約莫達一成。拜登甫上任已強調要重新團結國民,其首日簽署的行政命令便包括重推接收移民的「追夢者」計劃。這類「大愛」方針,跟當前梵蒂岡所着眼的,可謂相輔相成。

方濟各在同性婚姻及墮胎問題持明確反對立場,然而,他亦不欲拘泥於這些文化戰爭。方濟各於去年12月出版著作《Let Us Dream》中寫道,疫情帶來不少反思,大流行突顯人類的共同弱點,需要依賴共存,並期望後疫情時代,政治氣氛變得慷慨和包容。

踏入二十一世紀以後,眾多天主教國家在生育及性別權益上都擁抱世俗化,連教廷都不得不適應大勢所趨,但從波蘭、匈牙利及美國的例子可見並非絕對。在漫長的天主教歷史中,鐘擺注定在保守與開明之間來回搖盪。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25日)《年輕天主教徒趨左傾 教廷只能走向開明?》。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告別特朗普 拜登推新政 抗疫救市求團結 不應忘政改

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該醒了

派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治理需要有為政府

打工仔竟「貼錢炒自己」 取消強積金對沖不容再等

由旅行證件變歸化條件 BNO之爭的關鍵

主題公園變休閒區 海洋公園面臨絕路還是出路?

不封不封還須封 「疫區」是這樣變成的

半世紀關係跌至冰點 中澳此情不再?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

【香港再規劃】「新界牛」逼車何時了?還看洪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