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寫下天主教腐朽終章?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愛爾蘭西部小鎮蒂厄姆(Tuam),看起來跟其他歐洲小鎮別無兩樣,教堂就是鎮內最矚目的地標。2017年,鎮內天主教母嬰收容所的遺址內發現一個埋了多達900具嬰幼孩屍體的亂葬崗,及後揭發同類事件遍及全國18間母嬰收容所,涉及9,000名嬰孩之性命。寂寂無聞的小鎮,掀開了天主教史上晦暗的一章。

收容所由天主教修女會於1925至1961年之間營運,這裏的嬰兒都是未婚媽媽所誕下。幾乎整個二十世紀的愛爾蘭社會都相對貧窮,家庭風氣保守,認為未婚懷孕的女兒是羞恥,於是把她們秘密地送往天主教收容所暫住直至誕嬰,藉此掩飾她們的「罪行」。這類收容所環境惡劣,不少在所內出生的嬰兒感染麻疹、腦膜炎、百日咳等疾病死亡。倖免活下來的孩子也會被迫與親生母親分開,被另行領養。

愛爾蘭政府及教廷就「母嬰之家」悲劇正式道歉,並啟動賠償方案,然而,這僅是正視腐敗社會文化的「開始」。(Getty)

不過,內裏真相遠不止於貧窮及衞生環境惡劣。一些曾入住這類收容所的未婚媽媽向傳媒供稱,在院內受到修女凌虐、強迫勞動,過去有受害人表示遭神父性侵、被修女以鉗子接生、分娩過程無止痛工具。無辜的小生命亦不能倖免,被蓄意虐待。

愛爾蘭政府及教廷本月已就「母嬰之家」悲劇正式道歉,並啟動賠償方案,然而,這並非一個「結束」,這僅是愛爾蘭人正視腐敗社會文化的「開始」。

近年愛爾蘭天主教母嬰收容所的遺址發現埋下嬰孩屍體的亂葬崗,及後揭發同類事件遍及全國,民眾在墓碑獻上花束及悼念品,遙寄哀思。 (Getty)

扭曲的男性霸權厭女文化

宗教與現代愛爾蘭的獨立歷史關係密不可分,貫穿整個二十世紀,天主教對國家影響力重大,愛爾蘭社會基本上都由教會主導一切家庭倫理及性教育。一切婚外懷孕在宗教教誨裏,都是道德禁忌。未婚媽媽被視為「不潔淨、不潔身自愛」,因此該受唾棄及懲罰,母嬰收容所的惡行根本就是公開的秘密,受到公眾的默許。更諷刺的地方在於,這些婦女之中包括強姦受害人、精神病患及智障人士,而施虐的男性卻從未受到刑責,足見愛爾蘭保守與父權文化之扭曲。

這可見諸於女性的生育權問題上。早在1935年,愛爾蘭立法把所有避孕方式列入違法,所有避孕產品被禁止入口與銷售。七十年代,天主教對於愛爾蘭政府的影響力可謂到達近代的巔峰,在法律層面,眾多涉及性別權益的議題都受到宗教規範,除了禁售避孕產品、禁止離婚,還把同性戀行為列為刑事罪行。

愛爾蘭天主教母嬰之家釀成跨世代悲劇,有單親母親在院內喪失孩子,在院內出生的孩子。(Getty)

1983年,愛爾蘭政府在教會及保守派政客的壓力下,提出嚴禁墮胎的公投案,最終在67%選民支持下通過。這法例算得上是世上少有嚴苛的墮胎禁令,增修條文規定胚胎享有與母同等的生命權,一切墮胎行為均是刑事罪。就算婦女因姦成孕、胎兒小產或是孕婦因生命受威脅必須終止妊娠,一律不得墮胎。這意味,有的胎兒就算被診斷無法存活,媽媽都因無法墮胎,被迫懷孕至足月生產。

2012年就因此發生了一宗悲劇,31歲印裔女牙醫哈拉帕納瓦(Savita Halappanavar)出現流產徵兆,要求墮胎被拒,最終因流產導致敗血症及器官衰竭死亡。哈拉帕納瓦的枉死引起大規模抗議,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亦介入施壓,愛爾蘭國會遂於2013年批准孕婦在有生命危險時墮胎,但因姦成孕等其他情況則未獲豁免。然而,哈拉帕納瓦之死已為及後的解禁墮胎訴求埋下種子。

愛爾蘭教會在節育問題上採取絕對立場,不准信徒避孕,同時嚴禁墮胎,未有顧及維繫夫妻關係、妻子懷孕風險等因素,帶來難以彌補的後果。在禁止避孕與墮胎的情況下,女性顯然是受壓迫的一群,變相衍生出母嬰收容所的跨代悲劇—未婚媽媽承受身心折磨,以及生於母嬰健康院的人飽受尋親不果之苦。

阿根廷墮胎合法化:是拉丁美洲的啟示還是孤例?

橫跨歐洲的神職人員性侵醜聞猶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令當代教宗都責無旁貸,方濟各亟需修補民眾與教會之間的裂痕。(AP)

這些過於專制及迂腐的政策早已動搖了長期處於「道德高地」的愛爾蘭教會,在性與道德方面的教誨亦權威不再。及後於九十年代,教廷被揭發一系列神職人員多年來侵犯兒童的案件,教會高層神職人員更涉及縱容包庇,導致2000年以後愛爾蘭教會急促崩潰。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教廷面對難以開脫的神職人員性侵指控,於2002年陷入低點,原任的都柏林大主教德斯蒙德˙康奈爾(Desmond Connell)因處理不當而遭撤換,更承認愛爾蘭已成為「後天主教」(post-Catholic)國家。兩年後接任大主教之位的馬丁(Diarmuid Martin)認為,性侵醜聞對於愛爾蘭教會是一場「大災難」....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25日)《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告別特朗普 拜登推新政 抗疫救市求團結 不應忘政改

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該醒了

派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治理需要有為政府

打工仔竟「貼錢炒自己」 取消強積金對沖不容再等

由旅行證件變歸化條件 BNO之爭的關鍵

主題公園變休閒區 海洋公園面臨絕路還是出路?

不封不封還須封 「疫區」是這樣變成的

半世紀關係跌至冰點 中澳此情不再?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

【香港再規劃】「新界牛」逼車何時了?還看洪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