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五】愛挑戰接受能力高 新世代勢掀職場革命
今天,部份Z世代已經開始投身職場,而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及職場公平等價值的年輕人,勢必對僱主以至職場帶來衝擊。的近律師行(Deacons)今年初發布的《現代職場》報告指出,本港八成僱員在考慮是否加入或留任公司時,良好的企業文化是重要考慮因素,Z世代認為企業文化與薪酬同樣重要。企業要開始迎接這批職場生力軍,或需要正視性別平等、保障僱員健康及福利等問題,並適時審視企業文化。
(此為【Z世代】系列報道之五)
【Z世代】系列報道:
環顧當今職場,世代之爭仍然是主軸,「一代不如一代」的批評聲音此起彼落,Z世代似乎無可避免成為不被看好的一群。網上更不時瘋傳新世代的職場笑話,嘲笑他們只顧玩樂、沒責任心、工作不認真。
重參與又講實際 謝絕無償工作
不同世代在職場價值觀上的差異甚多,例如新世代並不認同員工需要主動承擔超出職務範圍的工作、公司任務不能與個人生活相牴觸,不會因上司未下班而留在公司超時工作等。他們重視薪酬水平、工作氣氛文化、升遷及培訓制度。至於成功感方面,年輕人認為能夠實踐自己的興趣與夢想、工作時感到快樂和擁有高薪都是重要元素。他們也相對自信,認為在工作、思考、變通的能力上比此前世代更勝一籌,有能力創一番事業。
香港的Z世代、職場新鮮人林威達表示:「新世代不認同階級觀念,希望和上司建立夥伴關係,喜歡在工作上開放討論。」相比在大公司工作,年輕人更喜歡在規模較小的公司打工,因為這些公司人手有限,可能需要員工參與不同範疇工作,對重視職場學習的年輕人有一定優勢。他們希望擁有較大參與度,喜歡具挑戰性和有發揮空間的工作。
資深教育及生涯規劃顧問凌羽一博士身兼電台工作,他認為新世代對職場的期許有些不同,他們會認為公司需要教授工作知識,也不再熱衷於無薪工作。他說:「現在年輕人對於沒有薪金的實習工作不感興趣,像我招募年輕人到電台工作,若當天的嘉賓是他們喜歡的人或從事他們感興趣的行業,他們才樂意去做。」他認為這種講求實際的想法,與此前世代抱着拿經驗和學習的心態不同。
投身職場感焦慮 關懷有助復原
值得留意的是,有調查發現2000 年後出生的Z世代,在踏入職場後常感到焦慮,情況比以往各世代都嚴重。有企業針對年輕僱員的情緒問題提供心理輔導,幫助他們積極面對困難。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分析認為,Z世代的焦慮比率較高,或與他們更願意就情緒問題向人求助有關。職場新鮮人感到焦慮時,或會在辦公室做出令人費解的舉動,例如無故消失、拒與上司聯絡等。有人力資源顧問認為,上司的反應和處理態度足以影響下屬的表現。
曾有年輕僱員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失蹤兩天,後來公司發現該僱員患有嚴重焦慮症。最終,主管沒有責怪,反而表示同情,下屬也因此感到安慰,最後正常復工。
顧問又提醒,企業以威嚇手段來提升員工效率的管理模式會產生反效果,員工或會因此離職。有研究指出,未來數年僱主會逐漸重視員工的情緒問題,假若工作環境沒有相應關顧措施,讓員工投入工作的成本將會變得愈來愈高昂。
老闆變團隊領袖 由「我」變「我們」
經常接觸年輕人和Z 世代員工的電競集團ER ESport 總裁唐紹裘表示:「今天管理年輕人,你不能抱有老闆的想法,應擔任團隊領袖,談話時宜用『我們』代替『我』。」同事經常與他溝通,討論公司的長遠發展,他認為要讓員工投入,認同公司會與大家共同分享成果。
他指出,年輕一代工作不單純為錢,更在乎從工作得到滿足感,因此,要讓他們感覺在工作上「擁有」一些東西。他以電競行業為例:「我們有僱員放棄銀行界的高薪厚職轉做電競,雖然人工大幅減少,卻在工作中找到成功感。」
作為老闆,唐紹裘稱從不指令同作為老闆,唐紹裘稱從不指令同事做任何工作,而是請大家一同「分享」一件事情。他強調當中有很大分別,能令他們有歸屬感,透過工作分享公司成長的果實。
他補充:「Z 世代在職場上可發揮創意,分享這世代想要的東西,管理層在聆聽後,根據經驗將這些意念商業化,達致雙贏局面。」
唐紹裘認為他接觸過的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他又舉例,許多成年人不願做KOL,但年輕人則大多願意嘗試。
正當疫情衝擊環球經濟,Z世代將要面對的就業環境定必較過往嚴峻。以美國為例,在服務業和石油產業普遍裁員下,5月失業率飆升至22%。即使下半年重啟經濟,但美國銀行預測,今年的全年失業率仍達9.6%,明年底則有望回落至 7.5%,要待2022年才有機會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上文節錄自第22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29日)《Z世代降臨職場 愛挑戰接受能力高》。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