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一】Hi, Zoomers! 年青人疫境登場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不僅重創環球經濟,影響全球各地多個行業,連過往我們熟悉的世界也悄然改變,Zoom、Google Meet等會議通訊軟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網上教學、居家工作(work from home)開始變得常態。
對剛踏入職場、將要升讀大學或高中的Z 世代(又稱Zoomer 世代,泛指出生於1995 至2005 年間,現年約15 至25 歲的族群)而言,這次疫情更可謂影響深遠,伴隨他們成長的科技大環境,在疫情過後更將加速改變,包括職場、教育、消費等各方面將迎來變革。
(此為【Z世代】系列報道之一)

17 歲的英國Z 世代Will Murrell原本打算在今夏報考倫敦的大學,並想找一份商店或超級市場的兼職工作,以在大學讀書期間賺些外快。然而,疫情摧毀了一切。此前,他早已被困在家中一段日子,考試和工作計劃完全被打亂。他表示:「我一直求職,由於之前處於封鎖狀態,所以找不到任何工作。這場疫情來得真不是時候。」

Z世代在是次疫情中,被認為是最受打擊的一群。像Will一樣在求學和求職上受影響的年輕人不計其數,有些原本準備升讀大學,卻因父母在疫情期間失業而無法負擔學費;有些因為心儀的大學改為網上授課,故決定暫緩學業一年;有些應屆大學畢業,考慮攻讀碩士以避開經濟衰退期。

佩帶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在未來一段日子勢將持續。(美聯社)

經過多月封城、隔離等措施,歐美各國逐步解封。這個時候我們不但發現日常生活改變不少,社會上的各種變更也在加速進行。首先是不少國家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以維護國內企業與勞工免受世界動盪影響。其次是數碼化和科技轉型,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只能透過網絡經營業務,並透過通訊軟件舉行會議。此外,貧富差距擴大,白領階層在疫情下雖受到影響,惟藍領人士無論在福利、健康及收入方面都面對更大威脅。

面對最嚴峻環境 迎來更大蕭條

面對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全球性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全球GDP 將有3% 負增長,比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0.7%衰退更嚴重。

曾準確預測金融海嘯、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預測,2020年後某段時期,全球恐將陷入L型「更大的蕭條」。這多少意味着經濟無法迅速恢復,應屆及來屆畢業生將面對最嚴峻考驗。

新冠世代的年青人,畢業即是失業?(美聯社)

今年英國經濟預料會萎縮14%,失業率預計達9%。英國18至24歲的失業率預測將達到驚人的27%,遠高於去年的10.5%,相當於該年齡層至少有64 萬人可能失業。封城防疫等措施亦引致美國失業人數激增,4月流失了2,050萬個工作崗位,是自1939年政府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根據英國財政研究所的數字,全國約三成25 歲以下的僱員在疫情衝擊的行業工作,而25 歲以上的受影響僱員約為一成三。大學生在學期間未能實習,難以取得工作經驗,畢業後應聘機會減少,亦可能長期失業。美國22%僱主已經取消實習崗位。以5月首周為例,求職網站Monster.com 只有不足2,500 個實習職位,去年同期為逾18,000個。而在英國,企業削減了23%初級職位。

疫情甚或帶來更長遠的影響,英國有智庫組織預計,今年的畢業生在未來三年獲得工作的機會較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可能下跌13%,學歷較低者則下跌多達37%。另外,研究經濟衰退的比利時學者Bart Cockx認為,在經濟低迷時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若要在經濟基礎上趕及沒有面對經濟衰退的同一世代,大約需要耗費十年時間。

疫情期間,就業市場消失不少職位。(Getty Images)

另一項調查亦發現,近半數年輕人表示疫情導致他們或其家人失業或減薪。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Ruth Igielnik說:「我們原本以為,Z世代將會在經濟繁榮時期投入社會,但這顯然轉向了,疫情對這世代的影響,比2008 年經歷金融海嘯的千禧一代更甚。」

我們原本以為,Z世代將會在經濟繁榮時期投入社會,但這顯然轉向了,疫情對這世代的影響,比2008 年經歷金融海嘯的千禧一代更甚。
皮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Ruth Igielnik

報告指出,酒店、旅遊及零售業為年輕人提供大量初級和兼職實習崗位,這些行業正飽受疫情衝擊。年輕人面對學債、低薪及難以向上流動等問題,如今疫情加劇經濟衰退,對低下階層青年的影響尤甚。

視像通訊軟件成為不少人生活的日常部份。(美聯社)

疫後世界將另塑「新常態」(new normal),原本熟悉的「正常」生活將一去不復返。防疫和公共衞生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在有效疫苗面世前,預料各國仍要求民眾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

總括而言,Z 世代將會面對高稅率、去全球化及中美大國角力下的世界。社會企業家Jordan Patel警告,疫情有可能造成一代「社交笨拙、沒自信與失業」的年輕人。他們投身「工作不穩定」的社會,面對學債、就業、住屋等問題,各界應想辦法協助他們應對。

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Z 世代的影響,《香港01》訪問了幾位年輕人。居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大學生Zarifeh 表示,疫情影響了學習進度,他更喜歡在課堂直接與老師和同學溝通。

Zarifeh坦言,疫情影響了他的學習進度。(受訪者提供)

Zarifeh說:「現在變成網上學習,令我感到困惑,即使熟習了這種模式,我家中的網絡仍有大量問題出現,導致我的學習進度落後。」他和大部份同學都認為,網上教學或透過Zoom等模式學習並不是教育應有的方向。事實上,不是所有學生都能自主學習,他亦承認在家中難以提升學習動力。

雖然Zarifeh 認同企業的傳統上班模式,但他認為只要有能力養活自己,亦可選擇較自由的工作模式,如成為斜槓青年(Slash族)。

Talia自信地說,經已找到適應的方法。(受訪者提供)

紐約高中女生Talia Namdar-Cohe是學生會副會長,在學校參與多個學會,她每周會在託兒所和長者之家做義工。疫情期間她亦協助籌辦活動,免費幫有需要的學生網上補習。她指出,疫情影響其校園生活及升學計劃,例如未能組織課外活動和參觀心儀大學。

不過,Talia 樂觀地說:「我已經找到適應的方法,並在艱難的環境下為自己創造機會。」她指出,Z世代的優勢在於創新,而且具備跳出框框思考的能力。她認為完成傳統大學學位仍然重要,否則,日後的職業生涯將受到限制,她期望畢業後擁有理想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

Swish認為,難以概括歸類整個Z世代。(受訪者提供)

同為數碼原住民 善用社交媒體

加拿大Z世代專家Swish Goswami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難以簡單分類整個Z 世代,因為15歲和25歲年輕人的思想已經截然不同。Z世代的他認為,這族群整體的特點是同為「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懂得善用科技、互聯網、社交媒體,並透過這些媒介與人溝通。他們之間的差異可能只在於較喜歡使用哪個社交媒體平台,例如25 歲的青年可能較喜歡Instagram和Facebook,而15歲的少年則更喜歡Snapchat和TikTok(抖音)。

他笑言:「我已經不記得互聯網興起之前的世界是怎樣。當我年紀很小的時候,Facebook已經流行,Uber則在我讀大學期間冒起。」他認為這一代年輕人對網上科技,尤其是互聯網和軟件公司,都特別感興趣。

Facebook等科技公司的快速興起,是年青人欣賞的成功方式。(美聯社)

第二個特質是Z 世代重視獨立性。Swish以他的父母輩為例,他們大多會揀選傳統和常規的生涯規劃,循序漸進完成人生歷程,升讀大學,投身職場,在28 歲左右結婚、生兒育女,爭取50歲前退休。

Swish解釋:「新世代的趨勢是尋求另類的成功途徑,不一定升讀大學,或許更早出來工作,或許停學一年去旅行。他們可能在上大學前已有一些工作經驗,或者偏好居家工作。」他又認為,居家工作會在疫情下成為更普遍的現象。

對於外界認為Z 世代對政治較冷感,Swish 並不同意。他指出,雖然Z 世代可能不熱衷投票,但非常了解政治議題,他強調:「我們關心氣候變化、種族議題,並會將這些議題放在社交媒體的『故事』(story)中,在帖文上分享。」他表示Z世代只是偏向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討論,但並非對政治議題不了解或不感興趣。

(香港01製圖)

別具個性與理想 熱情敢想敢做

除了Swish 以上所提及的特質外,Z 世代較自信和熱情,他們認為年齡和知識未必有關聯,敢想敢做。他們的價值觀包括具警覺性、自己作主和保持開放態度。Z世代不會漠視世上艱難困頓的一面,他們會正視社會、環境、政治、金融方面的難題,並認為迴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Z世代也傾向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而且不會將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或大公司手上。他們相信在這個不安定的世界裏,只有不斷強化自己的技能才是最大的安全保障。Z世代還認為地球資源將不可逆轉地變得更稀缺,因此需要有「駭客思維」(hacker mindset),用創造性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Z 世代較自信和熱情,敢想敢做,他們關心氣候變化、性別平等、種族歧視議題,並認為這是不能迴避的問題。(路透社)

此外,Z世代接受和尊重在文化、政治、性別、種族、性取向等各個領域的多樣化。他們的人生哲理是「做自己」,只要覺得合適,自己和其他人都可以是不同的,並且應該把這些不同表達出來,這也使得他們成為社交媒體上最活躍的群體。

去年,Z世代已經取代千禧世代和X世代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一群,人數達24.7億,佔全球人口32%。隨着這一代人陸續投身社會,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我們關心氣候變化、種族議題,並會將這些議題放在社交媒體的『故事』中,在帖文上分享。
加拿大Z世代專家Swish Goswami

易適應疫後世界 財務壓力較輕

Swish 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兩大影響—推動數碼化發展及居家工作。他認為這非常適合追求獨立的Z世代,他們較上一代更熟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而且喜歡在咖啡店或舒適自在的地方工作。

皮尤中心資深研究員Richard Fry亦認為,Z世代有一定理由感到樂觀。年輕人有足夠的時間從疫情的影響中恢復過來,「在財富累積方面,如果能有更多時間去追趕回來,就更能應對危機。」

美國心理學家Jeffrey Arnett 認為,Z世代沒有年長一代在職業和財務上的沉重負擔,如需要養妻活兒及供養退休父母,在這方面的壓力相對較輕。此外,Z世代熟悉科技產品,有助面對當前的艱難困境,畢竟他們不像父母或祖父母輩般,需要為使用通訊軟件而頭痛苦惱。

Z世代的代表之一,包括有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美聯社)

不過,他指出剛開始投入社會的Z 世代會否延遲踏入成長階段,需視乎疫情持續多久。他預期新冠肺炎疫情將持續一至兩年,但希望疫情不會對新世代構成長遠影響。

Jeffrey 解釋:「我不會輕描淡寫他們面臨的所有挑戰,但是,他們仍然可以繼續努力,大多數新世代成年人都會聳聳肩邁步前進。」

的確,在科技每天都不斷變化的世界中,Z世代相比各世代更能適應這個大趨勢。每個世代都有各自需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而且,Z 世代也表現出「後生可畏」,正如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

上文節錄自第22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29日)《Hi, Zoomers! Z世代疫境登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