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蘇拉威西非法金礦山泥傾瀉 至少1死逾60人被埋

印尼蘇拉威西非法金礦山泥傾瀉 至少1死逾60人被埋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路透社周三(27日)引述印尼國家抗災署報道,印尼蘇拉威西(Sulawesi)一個非法金礦周二(26日)晚發生山泥傾瀉,至少1人死亡,超過60人被埋。

意外發生在當地時間周二(17日)晚上,印尼蘇拉威西一個非法金礦突然發生山泥傾瀉,當時礦場有超過60多人正在工作。搜救人員至周三清晨5時,成功救出13人,並發現1名死者。

當地消息發言人表示,由於礦場泥土不穩定且有大量礦井,懷疑工人使用的支撐樑板突然斷裂導致意外。

(路透社)

陳智思|文化隨筆:加強與伊斯蘭的學術交流

撰文:陳智思
出版:更新:

陳智思專欄

文化交流,離不開學術交流。香港要加強與伊斯蘭世界學術交流的首選之地,是印尼。這個千島之國是全球排名第四的人口大國,有全球最大的伊斯蘭人口,是離我們最近的伊斯蘭人口大國,而且與香港核心價值一樣,熱愛多元文化、崇尚兼容並包。印尼國內的龐大伊斯蘭人口與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等其他族群和平共融。形成了一個豐富和諧的文化生態系統,這為學術交流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印尼同樣是溝通伊斯蘭世界與其他地區的重要橋樑。作為超級聯繫人的香港,和作為伊斯蘭世界橋樑的印尼兩者之間的學術交流,不僅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更能帶來互惠互利的機會。這種交流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對話與理解,能夠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尊重與合作。

疊加今年是中國和印尼建交75年。經過75年的時間考驗,這份堅實的國際友誼,值得慶祝;上佳的慶祝方法,就是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印尼的學術交流。香港作為全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都會,有條件、亦有誘因致力推動香港和印尼之間的學術交流。這不但有利國家、有利印尼、有利香港,更加有利於世界,有利於彰顯和平共融,互惠互利的精神。

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術研究能力。這些資源為香港與印尼的學術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香港的大學可以與印尼的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加強學者與學生的交流,並開展聯合研究項目。這種合作不僅能夠提升兩地的學術水平,還能夠促進兩地文化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目前,本港大學的非本地生主要來自內地,這種生源結構過於單一,不利於校園文化的多元化和國際化。印尼作為全球第四大人口大國,擁有龐大的年輕人口,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海外留學生源頭。印尼的學生不僅能夠為香港的大學帶來新的文化視角,還能夠豐富校園的多元文化氛圍。通過吸引印尼學生來港就讀,香港的大學可以進一步提升其國際化水平,並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此外,印尼學生來港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兩地文化的交流,還能夠為香港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印尼學生在完成學業後,繼續留港工作也好,返回印尼工作也好,都可以成為兩地之間的橋樑,促進香港與印尼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這種合作不僅有利於香港的長遠發展,還能夠為印尼的發展提供支持,實現雙贏的局面。

本港也有大學早着先機。例如香港科技大學早於去年便和印尼的教育文化研究科技部簽署合作協議,透過獎學金計劃招收傑出的印尼學生前來就讀學士學位。首批12名印尼學生已經於本學年入學。

而嶺南大學亦於去年開始加強與印尼的學術交流,包括加強學生交流以及和印尼學術機構聯合舉辦一連串學術論壇。

除了由大學主動推出的學術交流之外,香港特區政府亦可以更有效利用資源,吸引更多優秀的印尼學生來港就讀。例如可以把提供印尼學生在本港八大院校就讀的獎學金,部分改為提供獎學金讓他們在本港自資院校就讀。資助大學的學費表面較自資院校為低,但其實政府需要為每名學生提供約四分之三的學費補貼,納稅人真實的開支遠較自資院校為高。支持一名印尼優秀學生來八大院校就讀,幾乎可以支持三名印尼學生在本港自資院校如都會大學就讀。此舉亦有助本港辦得出色的自資院校在海外打響品牌,是香港、印尼學生、和自資院校三贏的安排。

在學術研究方面,印尼的伊斯蘭文化具有獨特性,主張開放包容。與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文化不同,印尼的伊斯蘭文化融合了本地傳統與外來影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印尼式伊斯蘭」。這種文化現象值得深入研究,香港的學術機構可以與印尼的大學合作,開展相關的研究項目,探討伊斯蘭文化在不同社會背景下的演變與適應。

在社會科學方面,印尼的社會結構與香港的社會結構有著顯著的差異。印尼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而香港則是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社會。這種社會結構的差異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香港的社會科學家可以與印尼的社會科學家合作,探討不同社會結構下的社會問題與解決方案。這種研究不僅有助於兩地社會的發展,還能夠為全球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在全球大變局的形勢下,香港與東盟的關係和合作越加密切。印尼是東盟的最大經濟體,值得我們加大力度,推動交流和協助。

作者陳智思是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