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朱古力廠「泄漏」 消防員接最甜蜜任務

撰文:麥曉彤
出版:更新:

接連遭特朗普與普京「電擊」:惟歐洲走自己的路恐已「時日無多」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以犧牲烏克蘭為代價、重置美俄關係的深度對話,震驚了整個歐洲大陸。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又譯馬克宏)隨即於2月17日緊急召集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前赴巴黎,商討在烏克蘭問題上應對新局勢。

據報,美國有意在4月20日復活節前迫使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同意與俄羅斯停火,這意味着擺在歐洲各國領導人的時間已進入倒數階段……

在美國準備與俄羅斯會談尋求結束俄烏戰事之際,歐洲國家如今仿似「如夢初醒」,焦急地為區內的集體安全做出更多努力。 法國外長巴羅(Jean-Noel Barrot)表示,有關的工作會議主要討論推動俄烏停戰,惟外界不應抱太大期望。

馬克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重申,在俄烏停火談判中,涉及領土和主權問題應由烏克蘭自行決定,在烏克蘭達致和平的方案上,歐洲可以扮演主要角色。 針對美國政府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日前表示,烏克蘭問題談判參加方將不會包括歐洲國家。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若沒有歐盟和烏克蘭的參與,和談將不會成功也不會有長久和平。

馬克龍重申在俄烏停火談判中,涉及領土和主權問題應由烏克蘭自行決定,在烏克蘭達致和平的方案上,歐洲可以扮演主要角色。(Reuters)

芬蘭總統斯圖布(Alexander Stubb)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如果沒有歐洲的參與,我們不可能就烏克蘭、烏克蘭的未來或歐洲安全架構進行討論或談判。這也意味歐洲需要團結起來。歐洲需要少說多做。」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又譯斯塔默)日前說,歐洲「必須在北約中扮演更大的角色」,並與美國合作「確保烏克蘭的未來」。

喚起普京染指歐洲大陸的「夢魘」……

歐洲各國當下的緊張和焦慮,固然與特朗普和普京的接連「電擊」不無關係,威脅到歐洲的安全穩定,但真正讓他們誠惶誠恐的是普京一直以來都想要在歐洲擁有更多權力。

2007 年,普京在慕尼黑舉行的年度安全會議上震驚了與會人士,他當時要求歐洲消除美國的霸道影響,建立更適合莫斯科的歐洲力量平衡,但那時所有人對他的發言不以為然。18年後的今天,在同一個會議場合上,這位俄羅斯總統終於迎來一個有機會助他實現夢想的美國政府。這次,歐洲的與會者擔心在特朗普新政府的領導下,美國真有可能會與俄羅斯結盟,攻擊歐洲甚或完全拋棄歐洲。

2024年12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出席由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舉辦的AI技術國際會議。(Reuters)

莫斯科也試圖離間美國和歐洲,因為它意識到從內部摧毀長期存在的歐洲—大西洋聯盟,將使莫斯科能夠掌握更大的權力。羅馬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Nathalie Tocci將萬斯的講話解讀為美國對歐盟的直接威脅,而歐洲極右翼人士和克里姆林宮都試圖瓦解歐盟。她說:「這是美國的陰謀扭曲,目的就是要摧毀歐洲,重點甚至不是烏克蘭,而是故意削弱甚至摧毀烏克蘭所屬的歐洲。」

有分析指,這樣的轉變將為普京帶來一場渴望已久的勝利,而對他來說,這比在烏克蘭的任何目標都更為重要。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副總裁Andrew S. Weiss表示:「自20世紀40年代末冷戰爆發以來,克里姆林宮就夢想將美國從歐洲安全基石的角色中趕出去。」他補充,普京肯定足夠精明,能夠抓住特朗普政府提供的任何機會。

不僅如此,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也批評說:「我看到的敵人不是俄羅斯或中國,而是歐洲本身。」他抨擊歐洲國家使用他所謂的「不民主的手段」來抑制極右翼政黨,儘管這些政黨部份或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

2025年2月14日,德國慕尼黑,美國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右三)、副總統萬斯(JD Vance,左二)和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左一)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MSC) 期間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不在途中)舉行會晤。(Reuters)

他強調歐洲需要認識到選民的願望,停止試圖以不民主的方式來緩和虛假訊息,而是允許這些政黨按照人民的意願來蓬勃發展。他說:「如果你因為害怕自己的選民而參選,那麼美國就什麼也幫不了你。事實上,對於選舉我和特朗普總統的美國人民,你也無法做任何事情。」

組建「歐洲軍隊」前路恐舉步維艱?

面對特朗普和普京的壓力,歐洲能否拋開政治分歧和各國經濟憂慮,在安全開支和烏克蘭問題上統一戰線,以爭取在談判桌上佔據一席之地,是外界現時最關注的焦點之一。

事實上,特朗普對歐洲的兩個主要訴求十分清晰,就是歐洲應在國防上投入更多資金並採取更多行動,以及歐洲應在停火後向烏克蘭派兵。只要歐洲能把握機會試圖說服特朗普,或許事情仍有轉彎的餘地,和談或許會再次對歐洲有利。

自上世紀40年代末冷戰爆發以來,克里姆林宮就夢想將美國從歐洲安全基石的角色中趕出去。(Reuters)

然而,有分析指,要在巴黎的會議上達成具體的國防開支成長協議,不但是很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且,許多具體的問題仍有待他們處理,例如每個歐洲國家需要派遣多少軍隊、駐紮多久、由誰指揮、俄羅斯違反停火條款的後果等等。這些決定一般至少要花上數個星期才能有望達成,歐洲或許沒有那麼長的時間等待。

更大的問題或許是,即使今天歐洲的領導人皆意識到需要結束對美國的依賴,惟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卻殊不容易。首先,大力支持組建歐洲軍隊的馬克龍目前在法國國內處於弱勢,誰將接替他入主愛麗舍宮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另一歐洲大國——德國,在下周的選舉後,也很有可能改由中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聯盟 (CDU)執政,而該黨的立場則不那麼強硬,該國的經濟不景也是問題所在。

即使今天歐洲的領導人皆意識到需要結束對美國的依賴,組建「歐洲軍隊」,惟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卻殊不容易。(Reuters)

何況,歐洲大陸的民粹主義也可能對此構成不少的挑戰和阻礙。畢竟,提高軍費或意味着歐洲各國多年來的福利主義將要「翻盤」,一些國家或會面臨嚴重的阻力甚至抗議。

無論如何,本周一需要決定的事情太多了。有分析指,從意識形態上來說,歐洲如今被迫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非自由主義和自身長期以來的古典自由主義之間做出選擇,簡言之就是在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歐盟必須在滿足美國的壓力與擺脫其束縛、走自己的路之間做出選擇。

而擺在馬克龍等人面前的,說到底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局面,鑑於烏克蘭的戰爭狀況,以及華盛頓不耐煩且日益欺凌的施壓下,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