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運動50周年】動盪沸騰過後 有什麼留給下一代?
那一年爆發的學運和社運,或許形式都離不開罷工、罷課、佔領、遊行,惟運動成因、社會矛盾、政治生態以及民眾訴求各有不同,而且相當複雜。例如對抗戴高樂政權的法國五月風暴,顯然不能與由上而下推動的布拉格之春類比;同樣地,反抗佛朗哥獨裁政權的西班牙學運,也很難與反對政府大搞奧運、忽略民生的墨西哥學運,相提並論。
儘管如此,對於抗爭者來說,雖然各自面對着不同的壓迫,有不同的枷鎖要掙脫,但既然大家身處在這個巨大的示威浪潮之中,必定會互相影響、啟迪,並吸收別人的勇氣,化作自己求變的決心和力量。
就以美國兩大社運浪潮——黑人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為例,兩者其實是相互交織、相輔相成的。南部黑人的抗爭,使得全國不少人受到道德感召,勇於站起來對抗社會不公義,形成日後推動反戰運動的土壤。與此同時,當美國人在電視上目睹越戰的殘酷和荒誕,激起了他們對弱小窮國的無限同情,這種正義感同時也投射到國內的弱勢社群身上,為民權運動加柴添火。正因為兩個社會運動互相交疊、激勵,才會形成如此巨大的文化思潮。
把無懼權威的勇氣傳承下去
回望1968那年,世界上有動盪、有省覺、有改變、有失望。有些社會運動馬上就開花結果,國家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有的當刻就遭到強權打壓,不過人民的抗爭並沒有徒然,只是變革之路比別人漫長而已。事隔半個世紀,仍然有不少人回首前塵,書寫那年發生過的事,探討其意義和成敗得失,同時希望將薪火傳遞到下一代手上。
最近,法國公務員及鐵路工會發起罷工及示威,抗議總統馬克龍的勞工改革,另外有反對教育改革的學生發起示威和罷課,這都令人聯想到50年前的五月風暴。不過,時代不同了,社會形勢、文化氛圍、訴求也不再一樣,像當年那樣熱血沸騰的學運,或許不會在這個時機和空間重演,不過,那種人文關懷和無懼權威的勇氣,卻值得傳承下去,這也許是六八運動最需要令人牢記的東西。
上文節錄自第11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7日)《他們的1968》。
【六八運動50周年】系列: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