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每天工作六小時真係得? 瑞典幸福實驗碰釘
德國作為歐盟其中一個最有經濟實力的國家,企業一般每周工作35小時或以上,同樣在歐洲,近年有瑞典公營機構及私人企業參與社會實驗,試行每天工作6小時,希望能激勵員工士氣,增加整體工作效率。不過,不同行業試驗效果也有差異。
(此為系列報道之四)
在瑞典,縮短工時的試驗早已不是新鮮事。1989年,北部的礦業小鎮基律納(Kiruna)曾進行長達16年的短工時試驗(每天工作6小時),當時市內約有250名工人參與,但這項試驗在2005年宣告終止。失敗的原因眾多,包括在降低工時且薪水不變、企業需聘請更多員工來分擔工作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反效果。
瑞典前國家勞動生活研究院研究員Carina Bildt曾解釋:「縮減工時對員工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因為員工要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工作,反而承受更大壓力。」不過也有成功例子,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豐田汽車服務中心,在十多年前開始試驗6小時工作制,結果發現員工更有效率,公司利潤不跌反升。
其實瑞典目前的平均工時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每年平均工時是1,621小時,每周工時為35.9小時(以五天工作計算,即每日工作約7.2小時),只有約1%僱員一周工作超過50小時。左翼政黨是推動縮短工時的幕後推手,他們的理據是,人生不該被工作綁住,6小時工作制能讓人們有足夠的時間享受生活。女權先鋒黨(Feminist Initiative)的勞工政綱,更提倡在薪水不減的原則下,將6小時訂為法定工時,讓職場女性平衡家庭和工作。
的確,有誰不希望工時短,生產力高?僱主要做好人,也得計算成本。哥德堡市政府在2015年起在一家安老院進行為期兩年的實驗,結果顯示每天上班6小時會令員工感覺更加健康和快樂,服務質素改善。惟瑞典中間偏右政黨質疑,哥德堡市政府花費1,200萬瑞典克朗(約1,020萬港元)額外僱用17名員工,顯然成本過於高昂,不適宜永久推行。
哥德堡的試驗在去年結束後,暫未見市政府有意延續政策。幸福實驗就此無疾而終,不過,成也好,敗也好,實驗讓更多人關注到勞工階層的福祉,以及工時與社會幸福的必然關係。
系列報道其他文章: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3月26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4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