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莫迪的「政績工程」? 該數超越美國也毫無意義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一說起印度交通,大部分人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掛滿人的火車。不過,有一組數據應該會出乎大家意料。到2023年底,印度實際運營地鐵/輕軌的城市有18個,實際運營里程達905公里。另,在坎普爾、蘇拉特、艾哈邁達巴德等27個城市,在建地鐵/輕軌項目合計將近1000公里。如今,印度每個月就有近6公里的新軌道投入使用。按照印度官方宣稱,印度地鐵很快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地鐵網絡。

印度地鐵建設規劃很早,要追溯到1919年。當時,英國殖民當局就推出了加爾各答地鐵建設計劃,並宣稱在1925年要一期工程通車。但當時,印度貧弱,沒錢建,不了了之。直至上世紀80年代,印度第一條地鐵——加爾各答地鐵的一期工程才通車。1998年,印度首都德里開始建地鐵,一期工程於2002年投入運營。可以說,印度地鐵起步是較晚的。

然而,一個變化發生在莫迪上台之後,印度大規模修地鐵的「盛況」全面開花。2014年,莫迪當選印度總理,他就發誓要把印度打造成為製造大國。狂修地鐵就是改善印度基礎實施落後狀態的一項目工作。當時,印度全國地鐵網絡僅有229公里,分佈在5個城市。莫迪政府推動了大規模的地鐵擴建,經過幾年的發展,印度地鐵網絡快速達到如今900公里。

印度地鐵線路里程最多的城市是德里,現有線路11條,車站285座,總長391公里,是印度規模最大的城市地鐵系統。首都之外,孟買、班加羅爾、加爾各答等大城市,甚至眾多二、三線城市都在大力發展地鐵。印度官方提出了更大的目標:要在2047年,印度獨立100年時,實現100個城市運營地鐵,全國軌道網絡里程將超過5000公里。

2024年5月4日,印度新德里正在建造地鐵線路和車站。(Getty)

地鐵,自然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城市發展水平的標誌性基礎設施。但衡量的並不是地鐵的基建規模,事實上,印度大力修地鐵卻面臨一個最為尷尬的問題:客流量不行。一份印度官方數據顯示,印度各大城市地鐵/輕軌系統的客流量低於預期值的30%,德里地鐵公司DMRC算是運營效率最高的城市,勉強達到預期值的47.45%。在交通擁堵的班加羅爾,地鐵1號線的實際客流只有預期值的6%。給一個具象的對比,印度首都的地鐵日均客流量276萬人次。對比一下2023年度北京地鐵線網日均客運量為943.40萬人次/日。也就是,印度首都大概相當於國內二線城市的水平。

為何印度民眾對地鐵不買賬?首先,印度大多數城市75%的人口通勤距離小於10公里。然而地鐵的定位實際上更適合至少幾十公里的城市內交通,以及更遠一些的郊區到城市的通勤。大多數印度人似乎沒有必要選擇乘坐地鐵;其次,印度地鐵票太貴。幾年前,地鐵票價從8-28盧比分別漲至10-60盧比,平均出行距離票價從30盧比漲到40盧比,平均漲價幅度91%。根據印度統計部門和招聘機構的數據,2022年,印度全國平均每日最低工資標準為178盧比,大約摺合人民幣15塊左右。

一列地鐵列車經過印度班加羅爾Cubbon公園附近的一條道路。(Getty)

印度勞動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1月,印度每月平均工資為33142盧比,大約摺合3000多港幣。可以說,印度地鐵票價與薪資的比例很高。本身靠步行或自行車即可解決的路程,就已經大幅度抑制了需求,再加上價格這一因素的疊加,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印度地鐵客流量不足了。也有當地數據顯示,德里地鐵2017年提高票價後導致乘客量下降15%。

有研究報告說,在印度,中低收入勞動者如果主要靠地鐵上下班,一個月19%的收入要花在交通費上;部分城市,像德里的交通成本能花掉體力勞動者22%的月收入,孟買是24%,海德拉巴更是高達33%。

在2023年,英國《經濟學人》專門在一篇文章裏說,印度大部分城市可能目前並不適合建設地鐵。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印度各地地鐵普遍虧損。印度管理學院在一份調研報告裏直言道,「與印度鐵路公司一樣,印度的任何一個地鐵系統都入不敷出。」

2009年2月23日,工人在德國戈利茨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火車工廠組裝發往印度新德里的地鐵車廂。(Getty)

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德里地鐵公司每天虧損約9300萬盧比。要知道,德里地鐵公司在印度全國各城市裏,是商業化程度最高、效益最好的地鐵公司。印度其他城市的地鐵公司虧損如何,可想而知。

地鐵,被部分印度學界認為是莫迪的「政績工程」。 有趣的是,印度地鐵75%的里程在高架或地面上,孟買已開通的1號線全線為高架,班加羅爾地鐵的高架率也高達79%。印度地鐵修在高架上,最大的原因就是缺錢,畢竟高架的建設難度小、成本低。這個也被專業人士認為,從印度地鐵建設也能反映出印度經濟狀況——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