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電業再失落一頂「桂冠」:百年品牌Sharp退出液晶面板市場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10年來,由於中國企業成本競爭力顯著提高,液晶面板市場格局發生巨大了變化。

2012年,中國企業的產能超過日本企業,到2023年已達到日本的15倍以上。用中國企業的10.5代線玻璃基板製作的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成為主流,而夏普(Sharp)子公司堺顯示器產品公司(SDP)的60英寸和70英寸面板被以較低價格交易。

另外,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在2021年到2022年夏季出現暴跌,並在2022年9月曾創下歷史新低。

作者:陳鴻斌,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訊所所長,專注於日本政治與外交

夏普有關人士披露,「隨着競爭變得日趨激烈,夏普的液晶面板越生產越虧損」。

也因此,在5月14日舉行的財務發佈會上,夏普公司社長吳柏勳宣佈:「夏普液晶顯示器將大幅縮小業務規模,退出用於電視機的大型液晶面板生產。因在成本上根本無法與中國企業競爭,夏普已無法承受連年的巨額虧損。」夏普堺工廠是日本國內唯一持續生產大型液晶面板的工廠,在運轉15年後就結束了其歷史使命。

「沒能迅速應對市場的變化。這是我們應該反省的。」在財務發佈會上在被問及經營責任時,吳柏勳如此坦承。繼上年之後,夏普2023財年液晶面板業務也因業績不佳出現巨額虧損。

在面向智慧手機等的中小型液晶面板領域,龜山工廠的開工率也在下降。韓國三星電子集團和美國蘋果公司已相繼將當家產品螢幕從液晶轉換為有機EL。

AQUOS夏普彩電銷量一路走高,在全球獲得了巨大成功。(Getty)

吳柏勳表示,「當務之急是儘快走出惡性循環,確立可持續的收益結構」,因此決定大幅縮小業務規模。

今後,夏普的液晶業務將專注於中小型面板生產和向海外提供技術。在重新利用堺工廠方面,將考慮改為面向人工智慧的資料中心等。其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在人工智慧伺服器製造領域擁有全球4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吳柏勳表示:「我們將與鴻海密切合作,積極利用其資源,進一步加快調整步伐。」

從計算器開始,到個人電腦和電視機,日本一直在全球液晶行業發揮着引領作用。其中夏普2004年投產的龜山工廠生產的液晶電視曾大獲成功。

時任社長町田勝彥將投資集中在液晶面板上,2007年宣佈建設堺工廠,採用當時全球最大、長寬均約3米的10代線大型玻璃基板。

按照當時的資料,該工廠年產能將達1296萬台42英寸電視,是夏普2006年度銷售業績的2倍以上,夏普在孤注一擲的豪賭了。

但是2009年堺工廠開始運營後,卻遭遇不測風雲。由於實行家電環保積分制和向數位電視轉型之前特別需求導致的反作用,從2011年開始市場對液晶面板的需求急劇萎縮。

2012年3月,夏普出現了3,760億日元(約188億港元)的淨虧損,為此於2016年被台灣鴻海集團收購。

某相關設備製造企業的老總表示,「與SDP已經多年沒有業務往來,它實際上早就支撐不下去了」。

DSCC亞洲代表田村喜男指出:「亞洲其他國家正在各種行業中崛起,在這樣的情況下,顯示器應是最能代表日本經濟『失去的30年』的行業。」

俗話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但夏普在液晶面板領域的輝煌卻根本未能維持30年,僅持續了15年。這是時代變化在加快還是日本製造業的衰退在加速?

夏普公司總部設在大阪府堺市,誕生於1921年。當年剛18歲的早川德次靠發明的皮帶扣獲得了專利,在東京設立了生產金屬加工產品的企業。1915年該公司改進了金屬文具的生產技術,推出了活動鉛筆。1年後,該鉛筆以「隨時可用的銳利鉛筆(ever ready sharp pensil)」不僅風靡日本,更在美國大為暢銷,其中的sharp也在日後被作為更名後的公司名稱。

夏普在液晶面板領域的輝煌僅持續了15年。(Getty)

1923年關東大地震期間,該公司廠房被燒毀,於是創始人早川只能打道回府,回到大阪再次創業。1925年該公司試產的礦石收音機以「夏普」之名推向市場,大獲成功,成為戰前日本電氣行業的當家產品。1935年公司以30萬日元的資本金改制為股份制企業。

戰後,日本的家電行業以松下和索尼兩大巨頭為主導,夏普雖然也推出了電視機(顯像管從美國等國進口),但由於曾發生了起火事故,所以在一段時期內產品聲譽不佳。1962年,夏普在日本率先推出家用微波爐(一開始是用於生產領域)並實現量產。1966年又在全球首次推出轉盤式的微波爐,此後半個多世紀該產品始終暢銷不衰。

1964年,夏普在全世界首次研發出全電晶體的電子計算器,後來在與卡西歐公司的激烈競爭中,開始研發計算器上的液晶顯示面板並於1973年獲得成功。從這以後,夏普公司的主打產品就變為液晶顯示器,其他產品還包括影印機和後來的手機等,包括2000年推出帶攝像頭的手機。

日本是1953年開始電視廣播的,1960年則推出了彩電。夏普則於1991年在奈良縣的天理工廠開始了液晶彩電的生產。在2000年元旦這個人類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天裡,電視廣告主打內容當然是最新的技術產品。當天日本的電視節目中出現了由著名女演員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夏普液晶彩電廣告:一邊是用薄毛毯包紮的顯像管彩電,一邊是可以捧在胸前的液晶彩電,廣告詞則是:20世紀的電視機就是傻大個,21世紀的電視機多麼輕巧!

這款夏普液晶彩電的名稱是AQUOS,此後夏普彩電銷量一路走高,在全球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一商品名稱是取自拉丁語Aqua(水)和英語Quality(品質)的組合詞。當時推出的液晶彩電分別是13英寸、15英寸和20英寸這三款,其售價分別是8.8萬日元、15.5萬日元和22萬日元。要知道,22萬日元是日本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當時最暢銷的顯像管彩電也不過14英寸。

其實,2000年日本的液晶彩電銷量不過43萬台,而傳統的顯像管彩電則多達987萬台,液晶彩電佔比僅為4%!但早在1998年當時的夏普社長就明確對外放話:到2005年顯像管彩電將徹底退出歷史舞台。當時在夏普公司內部員工們對此也沒有什麼信心,但夏普公司領導層對實現這一目標堅定不移。

2001年元旦的電視廣告又是液晶彩電,主角同樣是身着和服的吉永小百合夾着液晶彩電前行。廣告詞則是:21世紀想看什麼?歡迎液晶新世紀的到來!

早在1987年夏普就推出了液晶彩電,但人們無法想像其尺寸:只有3英寸!92160圖元,簡直就是手掌機,但這卻是液晶彩電的濫觴。其時夏普液晶彩電的推出者堅定不移地相信,假以時日,液晶彩電的大型化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但這一進展並非那麼迅速。1991年夏普才向市場推出了可掛在牆上的9英寸液晶彩電,此後直到1996年才擴大到10.4英寸,1999年才推出了20英寸液晶彩電,2000年才研發出高清液晶彩電。

2003年夏普液晶彩電率先播出了數位式節目,2005年則推出了65英寸彩電,其厚度僅為2.8釐米。2011年再度研發出85英寸彩電。2013年和2018年夏普相繼研發出了4K和8K液晶彩電。2005年日本的彩電市場上,液晶彩電銷量終於超過了顯像管彩電。就夏普這一品牌而言,液晶彩電銷售額佔到了90%以上。

為了推動液晶彩電的大型化,夏普公司相繼在三重縣龜山市興建了兩家工廠,這兩家廠分別於2004年和2006年投產,在日本被稱為「世界的龜山」,也就是夏普的液晶彩電成為全球的生產模式。到2008年,夏普的利潤高達1019億日元(約50.77億港元)。

去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上,京東方佔據首位,佔比達26.5%,而夏普僅據第5,份額僅為7.9%。(SHARP)

但夏普怎麼也沒預料到:就在其高歌猛進之際,它在國外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對手。先是韓國的三星,其後則是勢頭更猛的中國京東方。中國的液晶面板產量在2012年就開始將日本甩到身後,2023年的產能更是日本的15倍之多!據美國調查公司DSCC的相關資料,2023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上,京東方佔據首位,佔比達26.5%,而夏普僅據第5,份額僅為7.9%。

在中國的巨大產能面前,夏普產品當然顯得不堪一擊,以致該企業開始出現虧損,而且虧損額持續增加,2013年高達5453億日元(約272億港元)之多,使公司不堪重負。在不得已之下,夏普只能於2016年將企業出售於台灣的鴻海集團。

但鴻海入主夏普並未能根本改善其經營,此前其堺工廠的開工率僅為1成左右。由於越生產越虧損,30年來夏普的累計虧損額已高達1.9萬億日元(約947億港元)之多,而這一期間的盈利之和也不過1.12萬億日元(約558億港元),淨虧損高達8,400億日元(約419億港元)。這一現狀迫使夏普領導層做出退出液晶面板市場的痛苦決定,而日本家電行業的普遍看法是:這一決定來得太晚了!

近年來,日本家電行業幾乎同步出現了大幅度退縮的整體趨勢:松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大幅縮小電視機業務,自主生產僅保留高端機型等約100萬台,為高峰期的5%;此前還與中國的TCL簽署了生產外包協議。日系彩電時代連同一代人的回憶,正逐漸走向落幕。

而曾以「黑科技」聞名世界的索尼,此前則不得不開展一樣新業務——賣大樓!2013年起,索尼為了轉型重組,陸續剝離了不少非核心資產以換取現金流,其中性價比最高的,就是索尼的各種大樓:2013年1月出售美國總部大樓(約7.7億美元);2013年2月出售東京品川區NBF大崎大廈(約12億美元);2014年2月出售東京品川區禦殿山部分地產,包括舊總部大廈(約1.47億美元);2014年7月出售東京港區總部Sony City(約4.9億美元)。只是不知道賣完大樓後,索尼還能賣什麼呢?

東芝公司則於去年年底不得已宣佈退市。該公司不久前又宣佈,在新東家日本產業合作夥伴(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的領導下,將加速重組進程,計畫在日本裁員多達4,000人,並將四家子公司併入母公司,以削減成本並提升運營效率。

上世紀80年代曾經大量引進日本家電產品生產線的中國企業,近年來則不斷進軍日本收購其家電業務。2011年三洋電機白色家電為海爾所收購,2015年長虹則收購了三洋的彩電業務。2016年東芝的白色家電被美的收購,2017年海信則收購了東芝彩電業務95%的股份。2020年底日立則宣佈出售其60%的海外家電業務。根據Omdia的相關資料,2023年上半年全球彩電市場前十名中,日本僅有索尼排名第七,而中國企業佔5家之多。

以上不過是日本家電行業一片肅殺之氣的犖犖大端而已,但這已足以說明問題。如今夏普也加入這一行列,說明了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家電行業的無可挽回之勢。日本的另一個支柱產業汽車行業則因因循守舊,堅持繼續發展燃油車而無意與時俱進,向新能源車轉型,目前也已面臨艱難困境。如果不能立即壯士斷腕,毅然厲行轉型,重蹈覆轍顯然是無法避免的。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原題為《日本家電行業又一頂「王冠」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