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災難:一件事激嬲時裝編輯
品牌公關與時尚傳媒唇齒相依,合作無間,有些可以成為真朋友,有些只能相敬如賓,當然也有面和心不和的。關係由雙方建立,自然雙方都有責任。兩者各為其主,出發點不同難怪有著根本上的矛盾,最簡單的例子是公關總想記者不管接收到什麼品牌資訊,有趣沒趣的都期期出日日post,好讓他們交功課。而且行內少不免樹大有枯枝,總有人恃著自己是大品牌的公關或大書的編輯而目中無人自以為高高在上,也不想想自己不過是打工仔一名,放下工作身分後,若你本人無料到,也不知底氣從何而來;即使你本人十分有料甚至是老闆,那仍不改你欠禮貌、欠修養的事實。
除此以外,品牌公關與時尚傳媒之間還會因為什麼而交惡?根據我個人經驗和短訪了幾位行家,信手拈來了十個個案,全部真人真事(稍作改編修飾),不過部分情況其實跟是否身為公關沒有關係,發生在各行各業都是災難。
借衫篇
1.「一早跟某品牌安排借衫拍攝,但到拍攝當天,公關才告訴我那些衣服仍扣在紐約海關。這些不是當天才知道的,為何要在最後一刻才通知我?雖然不少編輯都會多借幾套衣服作後備,但早點通知對方多兩手準備也不為過吧。」
2.「有次跟某品牌借了兩雙鞋拍攝,結果卻沒有送來,我也不以為然,反正送漏東西不是奇聞。事隔一星期,公關致電要我歸還兩雙鞋,我說沒收過,她立即語氣極差,彷彿是我偷了一樣。三催四請叫她把速遞員的收據傳給我看,才發現上面的公司印根本不是我公司的,但她仍不肯罷休,直至我建議報警,事情才不了了之。更令我生氣的,是半年後這位公關若無其事地找我,我問她後來發展,她才說原來速遞員送錯了去另一間公司而且已找回失物。莫說是半分歉意,她就連主動交待一聲都沒有。」
禮物篇
3.「發布活動前,公關致電來rsvp,第一句說完日子和時間,還未提到活動內容,第二句便說『那天會有XX紀念品,你來嗎?』雖說貪心是人之天性,但記者也並非乞食,不是人人去活動都為了貪小便宜的。」
4. 「去完發布活動,循例都會拿一份新聞稿,尤其有時要趕即日出文,當然要取一份才穩陣。有次我臨走時問公關取新聞稿,他第一個反應竟是:『哦,你要禮物嘛?門口同事會給你。』誰又稀罕了?」
電話篇
5.「早幾日有個不太相熟的公關,半夜12時用手提電話打給我,我以為她有急事便接聽了,但原來她只是想問我飲食版應找哪位記者。能夠互相幫忙沒問題,但半夜沒急事打給不相熟的人未免白目,真的很心急的話也可以先whatsapp聯絡吧。」
6.「某次我在戶外拍攝,天氣炎熱又有兩個模特兒要應付,本已裙拉褲甩。有位公關打給我,循例問道:『你現在方便談嗎?』我答:『我正忙⋯⋯』還未說完他已繼續自說自話:『好快㗎咋,我想問你們時裝組現在有哪位同事?主編是誰⋯⋯?』我覺得他根本是假民主!」
出差篇
7.「那次跟整團大約20人一起出發往外地公幹,當中包括來自不同機構的記者、模特兒、化妝師、攝影師等人。一到機場,公關派給每人一份資料,裡面其中一張紙竟然紀錄了全團人的個人資料,由姓名、出生日期以至護照編號。我立即跟她投訴,她卻一臉委屈,說那家航空公司沒有itinerary,所以印給大家check in。天啊!就算那是必須的,也可以先刪除其他人的資料吧!」
8.「那次出差要二人同房,作為女生的我一早跟公關A表示想跟其他女行家,而不是同行的男同事同房,公關A在數日後回覆說沒問題,他已跟另一位我不認識的女行家溝通過。但去到異國的機場,當地公關竟然說毫不知情而且安排不了(公關A沒有隨行),幸好最後有其他行家協調才解決事情。」
提案篇
9.「公關打電話來問某單news可否在某個特定日子post上網,我告訴他我『答唔實』,因為若果有任何突發大新聞便很可能要讓路。怎料他竟說:『那我們落的廣告都答唔實了,我們叫sales抽稿囉』。」
10.「公關聯絡我pitch某件新貨,後來我遲了跟進,他便直接找我上司,還投訴我不回覆他。我可不是全天候應付他一個品牌、一個公關的。」
梁懿,誤打誤撞成為時裝編輯,並非欠缺投入熱情,只是更愛冷眼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