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漫遊:滿載兒時情懷的文簿具社
離開中學,進入大專,相信比起文具,大家對電腦會更加熟悉,及後進入職場,拿起筆的次數又更加少了。長大後的你,還記得上一次拿起鉛筆是甚麼時候嗎?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文具似乎被漸漸被世人忘記,不過,有人卻偏偏「不信邪」,選擇在銅鑼灣開文具店,它就是「文簿具社」。
當年文簿具社開店,引來了不少傳媒採訪,大家都想爭相知道,膽敢在銅鑼灣地帶開文具舖的,到底是何方神聖。亦有很多人質疑在串金呎土的香港賣文具,到底能否生存,不過,經過幾年光景,賣文具似乎不像大家想像中悲觀。
由天后站出發,穿過皇仁書院以及中央圖書館,便能看見與圖書館只有一街之隔的文簿具社(Journalize),門面以黑色裝潢配上白色字,雖然簡單卻能吸引眼球。推開大門,店舖的面積不算很大,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櫥窗位置擺放著不同款式的手繪明信片、有星空、花卉、香港景色……不能盡錄。牆邊放了一個黑色「格仔」櫃,每格都放上不同的文具,有著不同驚喜,有種尋寶的感覺。店的中央有一個筆櫃,上面的筆以顏色去分類,五彩繽紛,可以根據自己喜愛的顏色去選擇。而收銀臺上放置了一部復古收銀機,更添味道。
不知坐立於中央圖書館以及中學附近,能否吸納更多有識之仕到場呢?
對文具之情
老闆Jerry在2014年開設了文簿具社,希望把文具普及化,為大眾帶來品質好、而且價格相宜的文具。不過Jerry當天不在店舖,未有緣相見,所以我們採訪了Clement。Jerry和Clement是朋友,雖然二人喜愛不同種類的文具,不過對文具的熱愛卻是如出一轍。
Clement自小便喜愛文具,小時候會在膠擦上釘上釘子,將膠擦變身成陀螺,自得其樂。亦會拆解不同的筆作研究,不過不是每次都可以成功還原,所以有不少筆因此犧牲呢!在眾多文具中,Clement特別鍾愛鉛筆,他說:「鉛筆可說是人出生後第一件可以全權使用、操縱的物件。而且小時候家人已告訴我使用鉛筆的力度可以造出不同的灰度。」Clement尤其喜歡鉛筆的手寫字,比起電腦字更有溫度、更能表達自己當下的情感。
開設實體店,因為想讓客人親身試筆。
開設實體店,除了希望把自己喜愛的文具帶給更多人,更重要的原因是想讓客人親身試筆。Clement說:「每人都喜歡不同手感,有的人喜歡重心較前的筆、有的則相反,喜歡重心較後的,所以試上手十分重要。」相信大家都甚少去留意買筆的細節,但原來一枝少少的筆背後蘊藏著那麼多學問,有了實體店,顧客便可以因應自己喜歡的手感去購買喜愛的文具。
仔細想想,其實文具陪伴著我們渡過求學生涯,與學生們一齊了跨過大大小的測驗、考試,在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文具成為了上學時最佳的玩伴。小編還記得小時候男同學們把筆套在間尺兩邊當作飛機玩的模樣、那種遺失了原子筆彈弓的失落、還有那塊用了一半就會離家出走的膠擦。仔細回想,其實文具陪伴了我們很長時間,只不過大家都不已為然,彷彿習慣了它們的存在,亦不重視它們。
困難
小店更人性化
作為一間小店,與其他小本經營的店舖所遇到的困難其實差不多,資金、人力資源不足猶如「家常便飯」。
Clement說:「與大型文具店相比,小店較難直接從外國進口大量貨品,因為資金較少,有時候需要多一些時間去儲集資金買貨,導致客人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才能買到心儀的貨品。」不過,比起連鎖式經營的店舖,小店在選擇貨品時更人性化。Clement說:「不少大舖會『亂入貨』,不會理會文具背後的不同特性、設計等等,貨品未必會最適合顧客。」相反,文薄具社在入貨時很著重價錢、設計、質素這三個原則,要三者並存才會選擇,而且每一件貨品都會親自試過、睇過才會出售,這亦是店主Jerry的小小原則。
至於人力資源,其實是靠幾位朋友一起努力,人手不足時亦只好「頂硬上」。細問之下,原來店舖中央的筆櫃原本是根據功能去分類,不過後來希望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揀選喜歡的顏色,所以他們用了兩個晚上去重新整理的。
店舖中亦有不少富有特色的文具,有手繪的明信片、「香港製造」的玻璃筆、亦有不常見的筆款,是一般文具店找不到的,雖然有特色,不過亦使得大眾對這些文具的接受性較低。在云云文具之中,小編最喜歡的就是在香港製造的玻璃筆,在香港往往只能找到倒模造成的款式,有特色的猶如鳳毛麟角。還記得上年去歐洲當交換生時,在威尼斯買了一枝手造玻璃沾水筆,沒想到這次的探訪能發現到在香港手造的玻璃筆。
店中的人生百態
小店的好處是可以和客人做朋友。
作為小店,與連鎖店最大的差別是與客人的溝通,在購物當中可以有更真誠的交流、甚至成為好友。Clement每天在店裡都會接觸到不同的客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個性,產生出不少的趣事、觀察到種種人生百態。
原來,不少到店舖的客人彼此之間對文具都有各自的看法,有時更會爭論誰的說法才是正確,Clement看到這些情況都會作「和事佬」,細心地向客人解釋各種文具的特點。Clement又補充 :「其實不少客人都對某些文具有誤解,例如砂膠」,相信「砂膠是否用來擦原子筆?」是個「世紀大疑難」,不少人小時候都聽過「用砂膠擦原子筆」的說法,但原來這並不是砂膠最原本的用處!至於真實用途是甚麼,Clement解釋說:「其實砂膠是用來擦一些粗糙的紙上的錯字,如硬卡紙。」他繼續解說不同擦膠的特性:「常用的擦膠亦有不同的軟硬程度,比較硬的其實是給小朋友使用。他們喜歡握著擦膠較後的位置,若果是軟身的擦膠會因此而彎曲並斷成兩截,擦力量亦會被削弱,未能夠擦乾淨紙上筆跡。相反,硬的擦膠不易斷開,更適合小朋友使用。」
在店裡,每天都會遇上有趣的事,亦會有不快的事,令Clement最感慨的是這一次經歷:在一個星期日的下午,一位小朋友走進店內,他拿起了一枝毛筆試寫,不料蓋上蓋子的時候不小心折斷了筆上三分之一的毛,當時Clement並沒有生氣,更向那位小朋友展示正常的蓋上方式。而令他慨嘆的,是家長的反應,家長見況後,便急著想逃離現場,不斷示意那位小朋友離開店舖。Clement慨嘆家長在面對「錯誤」時,只會以逃避的方式應對。
在電子化的世代,我們都開始變得執筆忘字,方便快捷的電腦與手寫的文具,相信在這個講求速度的社會,大家都會選擇前者。不過人大了,有時亦會懷念小時候更樸素、平淡的生活。記得小時候每天都喜歡到補習社附近的文具舖看看有沒有新到的鉛芯筆,用六塊錢買下心愛的筆已足夠開心一整個下午。六塊雖然微不足道,不過當中的快樂已經是逃離討厭的託管班的最好方法。
而文簿具社賣的不只是文具,更是這份小時候對文具的情懷和人情味。
文簿具社
銅鑼灣摩頓臺灣景樓6A地舖 (中央圖書館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