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擁有時裝,他們付出代價

撰文:陳樂兒
出版:更新:

愈是臨近聖誕節和新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世界都洋溢着消費的氛圍,告訴你要購買新衣物來打扮得漂漂亮亮迎接佳節。特別是看到快時尚商店裡只賣數十元一件的衣服確實讓人心動,可是一件衣服從原料到縫製、運送、包裝的成本真的只值你所付出的數十元嗎?《一物》精選了四部有關時裝工業的紀錄片/真人騷,帶你看看誰為你的廉價衣服付出代價。

《一物》早前曾推出Eco Fashion專題,探討過時裝背後大量的資源需要和環境污染問題,但時裝帶來的的遠不只環境問題,快時尚、廉價衣服背後的工人壓搾同樣令人寒心。

環境問題是快時尚帶來的其中一個影響。(影片截圖)

《Alex James: Slowing Down Fast Fashion》:衣服怎樣來?
推出年份:2016

英國音樂人Alex James透過走訪不同時裝店來查看衣服原料、製造地及廉價衣服背後工人微薄薪金問題。他還嘗試訪問英國百貨公司Primark、H&M及Zara,卻遭到拒絕回應或從未回覆。除此之外,此影片還比較了衣物使用可生物分解物料與人工物料的分別,從而帶出不同製衣物料對環境的影響。

《The True Cost》記錄了工廠裡的實況。(影片截圖)

《The True Cost》:你承受得起血與肉的代價嗎?
推出年份:2015年

自2015年推出以來,《The True Cost》便成為了解時裝血汗工廠必看的影片。它以悼念2013年孟加拉服裝工廠大樓倒榻事件為起點,將服裝廠漠視工人安全、壓低工資、惡劣工作環境的問題呈現,還有工廠鎮壓勞工的場面均揭開時裝工業背後血淋淋的運作過程。其實廉價時裝的成本全部轉嫁於工人身上,衣服愈便宜,工人們得到的工作保障便愈低;消費者愈是選擇那些漠視工人待遇的品牌,便在無形中助長血汗工廠的壓搾。《The True Cost》製作人及Eco-Age創辦人Livia Firth在影片中說道:「除非你改變整個運作模式,否則無法改善任何問題。」看過這部影片,你認為能穿得起工人們的血汗甚或性命嗎?

兩位KOL在工廠中體驗工作。(影片截圖)

《Sweatshops: Deadly Fashion》:體驗服裝廠工人的生活
推出年份:2014

《挪威晚郵報》曾在2014年派出三位時尚KOL到柬埔寨H&M工廠查訪,體驗當地工作環境及了解工人生活,節目還要求他們以一天3美元的工資來負責攝製團隊的三餐,製成一季五集的真人騷。其中一位KOL Anniken剛開始還輕描淡寫地問:「這裡一年有多少人死亡?」到後來,三位認真體驗後無不流下崩潰的淚水。可是,鏡頭以外工人們還長期背負着更沉重的現實。

工人說:「沒有人在壓迫我們。」(影片截圖)

《Machines》:工人生活就像慢慢變乾的顏料
推出年份:2016

導演Rahul Jain憶起小時候曾在公公的布料廠遊走,後來看到2013年孟加拉服裝工廠大樓倒榻事件後便決定在印度一家紡織廠拍攝此紀錄片,記下工人的工作及生活環境。影片的前13分鐘沒有任何對話或背景音樂,只有工人和機器聲填充畫面,記錄他們日復日、年復年的工作。預告中,一名工人說自己所做的皆是自願:「沒有人剝削我,沒有人給我壓力」工廠老闆則說:「工人餓肚子時才會考慮工作,填滿肚子、得到額外金錢後反而不會工作。」而那「額外金錢」不過是指12小時的勞動換來的3美元。這些都是工人及管理者的處境與實話,Rahul Jain以冷靜而抽離的方式記下他們的一言一句,他曾質疑自己是否過於袖手旁觀,但指導老師卻回答說:「那些工人的生活不就像正在變乾的顏料嗎?」是的,我們看着影片中的工人被「抽乾水份」,卻束手無策。

其實我們從來都知道廉價衣服的代價不菲,卻選擇視而不見,而這情況仍未得以改善,正如11月初Zara爆出有工人透過衣服傳遞紙條來控訴沒有收到工資,這等血汗工廠情況相信還大有所在。當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廉價衣服必然有問題(奢侈品也未必完全沒有此情況),不過在下次消費前,還是謹慎一點,思考如何買得更有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