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捐錢到發電:看可持續發展時裝的不同層次

撰文:一物編輯室
出版:更新:

時裝業的可持續性一直備受質疑,除了因為皮草、皮革這類傳統的不環保物料,更是因為快時尚的急速發展,導致製衣業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此外,跨國時尚集團的刻薄勞工政策亦飽受批評,有違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畢竟有些社會責任和貿易道德,還是要負的。

H&M每年大批生產猶如恆河沙數的服裝,浪費自然無可避免。(Getty Images)
瑞典能源商Malarenergi以H&M不合銷售規格的衣服作為發電燃料。(資料圖片)

以棄置衣服取代化石燃料

想不到時裝竟還能與發電扯上關係!瑞典能源商Malarenergi為於城市Vasteras的發電廠與鄰近城市Eskilstuna達成共識,焚化城市提供的廢料生產能源;廢料的其中一部分,便是從H&M中央貨倉中棄置的不合銷售規格之衣服。雖説H&M瑞典分部的傳訊總監指,棄置產品中並沒有符合規格的可穿衣物,而提供給Malarenergi發電廠的40萬噸廢料中,只有15噸來自H&M的貨倉,但源頭減廢還是必要之責。將廢棄衣服代替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也只是兩害取其輕,集團生產過量,還是難辭其咎。

資料來源:Bloomberg Technology

環球製衣業童工問題猖獗,最嚴重的地區位於孟加拉和印度等亞洲地區。(視覺中國)

時裝集團聯合Unicef及挪威政府支援兒童權益

除了環境污染和產生過量廢物,剝削勞工權益也是快時尚被人批評得最嚴重的過錯。不僅工時工資不成正比、工作環境惡劣,非法童工問題亦非常猖獗。為保障兒童權益,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將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時尚集團組成網絡,關注環球製衣業的童工問題。基金會至今獲超過十間時裝企業支持,包括H&M總公司Hennes & Mauritz AB、開雲集團(Kering,Gucci、Saint Laurent等品牌總公司)、VF Corporation(North Face總公司)等。基金會現得到44億資金注入,款項除了會針對血汗工廠的童工問題舉行研討,更將積極在教育、衛生等範疇給予發展中國家兒童和母親足夠的支援。

資料來源:Business of Fashion

由即日起至12月15日,但凡於Berayah網站作網上購物,所有收益的10%將撥捐慈善組織The Vine Community Service Ltd.。(Berayah)

透過購物幫助難民

早前某政黨高聲疾呼「假難民」禍港而引起港人對難民和尋求庇護人士的關注,惟當時的後續跟進不了了之,這些社區中的邊緣族群又回歸隱形。有見及此,香港時裝品牌Berayah於今個冬季發起慈善義賣,由即日起至12月15日,www.berayah.com網上購物收益的10%將撥捐慈善組織The Vine Community Service Ltd.的「Christmas Boxes Collection」活動,用作購買日用品、食物和超市現金券等必需品贈予沒有收入、沒有工作資格的本地難民。透過購物雪中送炭,也是一樁佳節美事。計劃詳情請按此處

資料來源:Berayah、The Vine Community Servic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