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鄧寇克】市民被困東涌徒步離開 真正歷史要70日撤30萬軍

撰文:許育民
出版:更新:

昨日(9月1日),示威去到機場,以「和你塞」名義進行示威活動,並聲稱是對來往機場交通的「壓力測試」。結果交通不受壓,在機場快線停駛,東涌封站下,加上堵路,令往返機場及大嶼山的道路全線癱瘓,大量市民及示威者同時被困。
傍晚開始,不少市民選擇步行近20公里離開東涌,隨後更有市民發起義載,駕車入大嶼山希望盡量接載受影響的市民離開。有網民形容該行動有如電影《鄧寇克大行動》的情節,到底兩者有甚麼地方相似?

大批示威者及市民,下午開始,已選擇徒步進入機場。(李澤彤攝)

電影《鄧寇克大行動》由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故事改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場著名的戰役「鄧寇克大撤退」。這場大撤退,源於1940年3月10日,德軍向荷蘭及法國發起一次閃電式空襲,在傘兵與地面部隊配合下,於比利時邊界成功突圍。由於事出突然,盟軍落得一個措手不及,比利時與荷蘭相繼投降,而駐法國英軍更節節敗退,被逼退至鄧寇克海邊苦戰。

導演基斯杜化路蘭將這段歷史拍成電影。(《鄧寇克大行動》劇照)

原希望4、5萬英軍離開已萬幸
衡量過軍力,英國覺得戰事勝算不高,故希望及早將士兵撤離法國。但由於30萬英軍退至的鄧寇克海灘,屬於一個淺灘,要英軍順利登上海軍軍艦撤退,需要大量小艇做接駁,而短短的行程,亦有遇襲風險,加上為口減輕負重,很多裝備都被逼棄掉在海灘上,故此舉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當年有推測,30萬士兵中,能夠安全載走4至5萬已屬萬幸。期間英軍在法國廣招平民船隻,既有義載也有重金,希望加快撤退時間。

晚上約9時,不少示威者經北大嶼公路離開東涌,步行至欣澳一帶,沿路有車輛「義載」部份人離開大隊。(曾梓洋 攝)

「校巴」接「放學」
能夠兩件事聯擊上,主要是昨日的市民被困東涌,在大型集體運輸機鐵、東涌線及巴士分別停駛下,市民苦冇離開途徑。故有市民選擇步行近20公里到青衣收費站轉車,亦有人嘗試轉乘大嶼山巴士到梅窩,再乘船到中環,所以入夜後警方有加派警員在中環碼頭截查市民。同時間,有市民得知此事,於是自行發起義載行動,駕車入大嶼山幫助市民離開。有網民稱之為「接放學」,而司機就以「校巴」自居。

當時軍人便在海灘苦等。(《鄧寇克大行動》劇照)

這場「港版鄧寇克」事件,歷時了一晚,至於真正的「鄧寇克大撤退」,就由1940年3月26日進行到6月3日,足足70日,動用了近1,200艘平民的遊艇和漁船,結果奇蹟地將超過30萬名英軍撤離返家,為日後的反擊保留了實力。

電影亦有拍下英軍四處搜羅小艇協助的艱鉅。(《鄧寇克大行動》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