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Pikachu】票房咬住復仇者! 細數6部荷李活日漫電影表現
誰能想到,打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獲得內地單日票房冠軍的電影居然是《POKÉMON 神探Pikachu》(POKÉMON Detective Pikachu),只是這只比卡超和觀眾之前在動畫中見到的形象有所不同——它生毛了。
《POKÉMON神探Pikachu》上映4天,在內地連續4天獲得單日票房冠軍。這只毛茸茸的比卡超(統一譯名:皮卡丘)一邊賣萌,一邊稱霸票房榜,實在是神奇。本作的豆瓣評分為6.8,爛番茄新鮮度63%,爆米花86%,北美票房目前為5800萬美元。作為一部荷李活改編的日本IP電影,對比以往的例子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算差。
從《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中絕地武士的握持光劍,到《標殺令》(Kill Bill)中的雪地搏殺,日本文化對於荷李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對於各類日本知名IP,荷李活很熱衷於把它們搬上大銀幕,特別是動漫作品。不過細數這些日本IP的荷李活翻拍歷程,更多是背負毀原著的駡名和不達預期的票房。
吃力不討好的美式漫改片
比卡超最早誕生於日本遊戲公司任天堂的一款遊戲——《精靈寶可夢》,後來被改編成了長篇動畫,風靡一時。《POKÉMON 神探Pikachu》中除了比卡超之外,車厘龜(統一譯名:傑尼龜)、小火龍、奇異種子(統一譯名:妙蛙種子)等等動畫中的人氣角色都出現在了大銀幕上,這童年回憶的情懷牌打得可謂精彩。對於這類有着深厚粉絲基礎的日本動漫IP,荷李活在改編上走了不少彎路。
2009年,荷李活就通過《七龍珠》試水日本漫改電影。這部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作品曾被載入健力士世界紀錄,是全世界被改編為遊戲次數最多的漫畫,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廣泛的粉絲基礎和影響。2002年,20世紀霍士電影公司拿下版權之後,由拍出《死神來了》的華裔導演黃毅瑜執導,周星馳擔任監製,還拉來周潤發客串,可謂陣容不凡。
早在開拍之初,《七龍珠:全新進化》(Dragonball Evolution)就引發了巨大爭議。畢竟《七龍珠》這樣一部日本動漫,被荷李活華裔導演拍成一個名叫「孫悟空」的美國少年拯救世界的故事,怎麼看都透着一股不靠譜的氣息——果不其然,美版《七龍珠》上映之後惡評如潮,面對巨大爭議,之前因為看好粉絲基礎而購買日本知名動漫版權的荷李活公司們紛紛暫停了專案的開發,直到2017年,美改日漫才迎來了一個高峰。
2017年,《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的上映引發了眾多討論。這是一部堪稱劃時代的作品,其深厚的政治、哲學、宗教思考得到了擁躉們的高度推崇,由押井守擔任導演的《攻殼機動隊2》更是獲得了康城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提名。美版《攻殼機動隊》由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然而美式英雄主義和這部作品並不搭界,以至於被原著粉絲抨擊為《攻殼機動隊》就剩下一個「殼」了。
同年,美版《死亡筆記》(Death Note)緊隨《攻殼機動隊》後和觀眾見面。在日本,《死亡筆記》無論動畫還是電影都拍過,其中真人電影版中的「L」一角由松山研一飾演,還因其高度還原漫畫而備受讚譽。但《死亡筆記》影視改編權被Netflix買下之後,「L」一角變成了黑人演員來飾演,這引起廣大漫畫迷們的強烈不滿。
也許從選角時的波折就已經可以窺見美版《死亡筆記》的最後命運了。導演Adam Wingard憑藉自己拍攝《攞命錄影帶》(V/H/S)等恐怖片的經驗,成功把原著緊張刺激的劇情和充滿看點的智鬥改編成了充滿離奇古怪死法的大型同人電影,所以它所遭遇的一切惡評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皮日心」也有成功之作
當然,荷李活針對日本動漫的改編也不全是失敗之作,2014年的《異空戰士》(Edge of Tomorrow)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異空戰士》的原作是日本作家櫻阪洋的科幻輕小說《殺戮輪迴》,同名漫畫由小畑健執筆改編。美版《異空戰士》由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Doug Liman擔任導演。作為拍出過《叛諜追擊》的導演,Doug Liman在《異空戰士》中也設計了乾脆利落的動作戲,大幅度簡化了原著的情感糾葛,並以一種荷李活式的正義戰勝邪惡橋段來整合故事,最終影片由於劇情不拖泥帶水而備受好評。
而《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系列則是荷李活從日本移植來的另一大成功案例。《變形金剛》最初無關動漫,只是日本TAKARA和美國孩之寶兩家玩具公司開發出的玩具而已,但是它很快就被改編成為動畫,風靡一時。多個版本的動畫拍了數季之多,最後被荷李活拍成真人系列電影,全球累計票房達數十億美元,可謂有史以來最昂貴的「玩具宣傳片」。
雖然《變形金剛》系列近年來水準不斷下滑,但它在全球範圍內的票房號召力和影響力依舊是巨大的。2018年,在更換導演之後,變形金剛系列最新作品《大黃蜂》(Bumblebee)僅在中國就獲得了11.47億的票房,可見當年由日本玩具衍生出來荷李活系列電影,至今依然是票房靈藥。
今年的《銃夢: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也可以歸入成功的案例。由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擔任監製、羅拔洛迪格斯(Robert Rodríguez)為導演的《阿銃夢》,把日本漫畫家木城幸人的《銃夢》拍成了真人版電影。恢弘的特效和炫目的打鬥在觀眾中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不過這一成功的案例僅限於口碑上,由於原著架構過於龐大,《銃夢》僅僅拍攝了漫畫前三章的內容,並耗費了大量特效渲染時間,歷時數年,可全球票房最終低於預期,中國內地8.95億的票房遠高於北美票房。
不難發現,荷李活選擇拍攝的日本多為科幻作品,而且集中在虛擬世界、數碼龐克(Cyberpunk)等幾個領域。這些作品除了宏大的想像之外,更多蘊含一種東方文化的精妙。網友對此有一番調侃: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風格跳躍,虛擬世界;解釋不通,穿越時空;不懂配色,數碼龐克;腦洞不夠,平行宇宙;畫面老土,追求復古。
不過,假如荷李活真的把那些經典日漫拍成風格跳躍、畫面老土外加解釋不清的電影,那麼遭遇失敗一定是必然的,事實上荷李活也沒少這麼幹。由於眾多日本IP涉及複雜的東西方文化,荷李活如果不下大精力,很難參透其中的玄妙。如果光是簡單粗暴的改編,搞一些「買櫝還珠」式的翻拍,那和原著就沒有多大關係了。
正如《七龍珠》的原著作者鳥山明在美版電影失敗之後所說的那樣:「他們始終堅持着那種不知道從何處而來的自信,並沒有採納我的建議。結局正和我預料的一樣,這部電影根本不能稱之為《七龍珠》。」盡可能還原原著的本來面目,或許是一條出路,正像《銃夢》那樣。可是繁浩的篇幅、宏大的設定,也就意味着高還原必然帶來高投入,商業上的風險太大。
這時,電影公司或許可以考慮那些相對容易拍攝的日本IP,《POKÉMON 神探Pikachu》之類的「萌寵攻略」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這樣一來,《火影忍者》、《阿基拉》(AKIRA)等一大批已經被荷李活買下版權的日本IP,其真人版電影與觀眾見面的時間就要遙遙無期了。不過對於忠實的原著Fans來說,也許並非壞事。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