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絲.影評】如果阿爸係女人——跨性別者出櫃必然的家變陣痛

撰文:電影神搜
出版:更新:

榮獲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男女配角提名肯定,港片《翠絲》(《Tracey》) 由去年才在第十一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中,以短片《瀏陽河》贏得最佳導演和「鮮浪潮大奬」的新銳導演:李駿碩執導。

本片劇情描述擁有老婆和一子一女、家庭看似幸福美滿的眼鏡行老闆佟大雄(姜皓文飾),某日接獲電話得知昔日好友阿正的死訊,而電話那頭的男人叫阿邦(黃河飾),是已逝阿正在英國的合法伴侶,帶著骨灰準備回港安置。隨著昔日好友情人的到來,某日大雄偶遇他和阿正的昔時好友,曾為粤劇花旦的打鈴哥(袁富華飾),他們往日的情誼漸漸被勾勒出來,大雄也被迫面對自己內心最幽深的秘密,他會選擇繼續逃避,或是全盤托出?

一個藏在「美滿」下的暗湧,一觸即發。(《翠絲》劇照)

跨出那一步

《翠絲》有個非常切合時事的主題:身為一個人,我們究竟能否自在無礙的做自己?如果「做自己」會影響到別人甚至傷害你的家人、朋友,你還要不要做自己?

(《翠絲》劇照)

在今年金馬獎入圍影片中,《誰先愛上他的》用輕喜劇的形式去包裝嚴肅的議題,帶我們看到同志的愛與他人並無不同,愛就是愛,無關性別,只關乎愛;《翠絲》則更大膽觸及華語電影少見的跨性別題材,經由導演對男主角的身世挖掘,從黃河所飾演阿邦旁觀者角度,去把這個生理男、心理女的主人翁,他所有的認同迷惘和生存困境,有節制不煽情的揭露出來。

儘管我對阿邦這樣一個好友的情人的角色,用著幾乎說教者的姿態,半逼迫的要大雄 come out,感到有點太過和刻意,然而若往深處推想,阿邦給自己安置的角色,腦內或許會搭建一組「如果阿正在世,也會希望大雄這樣做」的控制台,導引大雄走出舒適圈,做出跟阿正一樣,不繼續待在暗處的決定。

▼《翠絲》榮獲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男女配角提名肯定,點圖欣賞更多精彩劇照▼

+6

打破束縛,面對真我

光有阿邦這個外人的推促,大雄決定做自己的動機仍然不夠,於是導演安排了昔日的粵劇名旦打鈴哥,旁敲側擊出大雄隱約的不安,迫使他做出必須改變的決定。當打鈴哥問大雄有一子一女應該很幸福美滿吧,大雄笑答:「不知道耶!」

(《翠絲》劇照)

他對自己的現況是否真正滿意,似乎是個問號,顯然這個他自己口中覺得應該要向上天感恩的家庭,其實仍著有著些許問題,諸如老婆(惠英紅 飾)看似有著控制欲,連傭人房間有保險套都要管,大聲嚷嚷著:「這間屋子是不可以有性欲的。」

無論自己或女兒婚姻出現問題,都選擇隱忍,選擇繼續維持一個幸福美滿家庭的假像。老婆知道是假象但她選擇不拆穿,大雄知道這不是真相但他非要忍到最後一刻才原形畢露,打鈴哥經由友人阿俊和阿邦之手,聯袂打造出一個貨真價實的女人樣貌,映照出先前大雄在自家眼鏡行儀器中無能望見、而今卻無比清晰的「遠景」。

那一夜大雄做了真正的女人,有了大口呼吸的自由,也無懼旁人的眼光,然而好景不常,隨著突如其來的噩耗,自己女人樣被兒子撞見,他終將直面跟老婆攤牌的命運。

你只是病了──

猶記老婆先前還暗示先生是否有男人之時,大雄堅稱自己沒問題,然而當大雄說出自己是女人時,老婆直覺認為老公只是生病了,可以「一三五你作女人,二四六我做女人」來「治好」這種只是一時貪玩的毛病,甚至到最後,她仍堅信老公只是一時迷惘,即便離開家許久,倦鳥終會知巢復返的。

其實真人版翠絲的故事,部分也如電影情節般。(葉志明 攝)

然而對大雄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也不是病,他需要的只是理解和包容。在和老婆激烈的爭吵後,我們看到的是女兒哭坐在樓梯上,兒子根本不願回家,即便他先前臉書換上彩虹圖像──支持平權的最大表徵,他仍覺得父親那樣「不正常」的家人,不應該是自己的家人。

跨性別題材電影《翠絲》將於11月22日上映。(劇照)

電影藉由這樣的諷刺,去重打兒子一個嘴巴,先前還怒罵不讓姐姐離婚的媽媽迂腐,但面對「做自己」的父親,兒子的心態卻沒有想像中開明,許多事情我們知道卻很難做到,尤其當自己身為當事人的時候。

像大雄這樣明知自己不愛女人卻仍要跟女人結婚的人,當然自私,甚至最後毅然決定離婚,連一點愛的情面都不留的行徑,多少令人覺得殘酷不仁;然而若阿邦先前認為大雄欺騙自己老婆家人的行徑太自私,是否也是因為他認為的家人,是可以彼此共享秘密的,他才選擇全盤托出──傷害或許一時,陣痛過後,我們才能真正得到蛻變的勇氣,和可以繼續前行的力量。

(《翠絲》劇照)

親人的認同與支持是最大的力量

就像影片沒帶到兒子質問老爸為何這樣,卻用一張戲票,串起父親和母親的短暫凝視,一份戲假情真的證明。在那之後兒子也慢慢了解母親勉力維持家庭「完整」的艱辛,是因為她有著和姐姐一樣不戳人痛處的柔軟心腸,才有那場暗夜家中兩人和解過後啜飲紅酒的深情相擁。同時也是因著大雄內心希望眼盲母親,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輪廓, 一種做女人的義無反顧,惟有得到同為女人的母親支持,他才能放心、放手、放膽去做。

母親口中的「不管男人、女人,都是我的孩子」,無疑是最好的定心劑,一如我們在《誰先愛上他的》邱澤母親對自己兒子的緊緊抱擁,兩部電影都藉由母親的言說或動作,把孩子形塑成一個溫暖豐潤的,人的形貌,讓我們有一個無論是對同志或是跨性別者,都能更為公允的視角,也傳遞出不可磨滅、令人動容的普世價值。

延伸閱讀:

【影評】《誰先愛上他的》是誰先愛上他的?我們都學會了愛

【影評】《不思議女人》不僅為愛奔走,更要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

【本文由「電影神搜」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