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紀錄片】兩度追訪成好友《二十二》導演︰她們現在很快樂

撰文:林穎嵐
出版:更新:

今年8月在內地上映、由內地導演郭柯執導的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將於本周四在香港上映。該片在內地上映至今累積票房逾1.6億元,更在網上掀起熱話,有人認為導演的拍攝對當事人造成二度傷害,但對郭柯本人而言,電影的拍攝目的,他本人最清楚不過,雖然過程中曾經迷失,但現在的他坦言:「她們讓我找到做導演的意義。」

20萬慰安婦僅存8位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引發中國內地經歷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戰爭造成了無數死傷,但倖存的人也不好過。根據內地1945年的統計數字顯示,確認有圍數約20萬名中國女性曾淪為慰安婦,但事隔67年,她們大部分都已離世,倖存的只剩下32人,而今天,更只剩下8位,「2012年,我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一名慰安婦跟他的日裔孩子的故事,文章裡有一張他們的合照,我感覺兩個人的身份很特殊,所以我當時很有興趣去了解一下。」

《二十二》劇照
《三十二》的主角韋紹蘭。

為丈夫冷待而流淚

郭柯當時找上上海一名教授,希望尋得這兩位當事人,並拍攝了首部慰安婦紀錄片《三十二》,「我到了他們位於廣西的家找他們拍攝了《三十二》,整部片的內容都圍繞主角韋紹蘭和她的兒子羅善學。」片中道出1944年,韋紹蘭與女兒在老家廣西被日軍關進一間房子,與其他同樣被捉走的數名婦女,每天被日兵強暴;3個月後,韋紹蘭藉機逃走,但逃離魔掌的她卻發現,自己已懷有日本人的孩子。「我當時拍攝了很多她回憶當時被日本人捉走和被關慘況的片段,她對著鏡頭講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哭,直至說到逃出後遭丈夫冷待,還罵她學壞了,她那時候才痛哭流淚。」

「她哭得手跟肩膀都在抖,但我沒喊cut」

「韋紹蘭講到她丈夫的時候哭得很慘,手跟肩膀都在抖,但我當下沒有喊cut,也沒有過去安慰她,還急急著攝影師捕捉她的不同角度。」不過這一幕,觀眾都沒有在《三十二》中看到,「拍完那一段以後,我在片場已經忍不住哭出來,也沒有再重看那段拍出來的效果,而那一段也沒有剪進上映的版本裡……我拍完當天晚上回家,整個晚上都睡不著,我一直在想,韋紹蘭老人在哭的畫面,我反問自己,當時為甚麼繼續拍?我覺得自己做導演做得很無恥,這麼冷血,還算是人嗎?』」一下子的覺醒,令郭柯在為《三十二》進行剪接工作時一改拍攝初衷,沒有半個老人家哭成淚人的畫面,只有她們現在生活愉快的笑臉,如實呈現她們釋懷後的生活。

+8
《二十二》中的被訪者王志鳯、符美菊及李美金。(《二十二》劇照)

如實紀錄老人們生活愉快

郭柯在經歷《三十二》拍攝期間的沉痛教訓後,2014年時,他再次拍攝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以眾籌所得的資金,帶著三十多名工作人員,花7個月時間跨越內地5個省29個地區,追訪當時仍在生的22名倖存的慰安婦,以當中4位老人包括湖北的毛銀梅、海南的林愛蘭、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愛連為主角,拍攝她們現時的生活狀況。「我這次花了最多的時間跟她們聊天、相處,我沒有特別去提問關於當年被強暴的經過,而且我不是做歷史研究,沒必要去質疑她們的身份。」郭導演坦言,她們在憶述的過程中很平靜,「其中有一位老人,我們拿了日本軍人的照片給她看,她笑說:『沒想到日本人都老了,連鬍子都沒了。』」他表示,拍攝過程中明白,她們普遍在回國後都得到家人、鄰居的體諒,只是大眾都喜歡標籤她們是受害者,「如果我們硬塞『受害者』這個身份給她們,不就是更顯得她們跟別人的不一樣嗎?」

郭柯在拍攝《二十二》時花了不少時間與老人家們聊天,希望可了解她們的內心世界。

上映前夕3名老人離逝

在《二十二》的片尾,導演除了把工作人員的名字一一列出外,更列出所有倖存慰安婦的名字,可惜是,有些在名單上的老人都無緣在大銀幕上看到。《二十二》的上映日期相距拍攝時已有三年多,當時尚存的32位老人,在今年8月時只剩下8位,當中有14位已經離逝,「在上映前的半年,連續有3位老人離世,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走得這麼快。我想起了《二十二》裡有一位老人說:『這個世界真的很好。』可能是年紀大了,她們都沒再埋怨,放下了仇恨,能夠為她們這樣的人生紀錄下來,我才發現這才是拍攝《三十二》跟《二十二》的意義,也是我作為紀錄片導演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