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杜琪峯借泰片嘆香港年青影人有不足 成長單一欠視野

撰文:陳運濬
出版:更新:

杜琪峯今次談的不是自己電影,要講的是一套泰國年青導演的作品,他借這套評價甚高青春片,談到香港年青導演不足,再回望過去20年香港電影業北移,「有好多嘢想去做想去講,但你知道無可能,因為如果我唔去繼續做的話,我可能幫唔到其他人,這是我面對的問題。」
聽起來身不由己,但杜Sir語帶樂觀,他着眼的是香港電影未來,「我真正享受拍電影都在香港。」他決定三年後將更多時間留給這個最愛的城市。
攝影:黃國立

「我真正享受喺香港拍電影,香港畀我好多靈感。」杜琪峯近十年不時北上參與不少合拍片,但明言最愛的地方還是香港。(黃國立 攝)

「佢哋太想似以前香港導演」

泰國電影《戀愛病發》海報上,宣傳語句寫到「杜琪峯導演特別呈獻」,杜Sir更選作品做鮮浪潮開幕電影,「導演在控制劇本,年青人面對的事,如愛情事業等方面都拍得好好,但電影製作成本用好少錢,幾叻仔。」故事講一個年青Freelance Designer因出紅疹求醫,醫院巧遇美女醫生,愛情故事做包裝,實則寫大都會下,年青人為三餐營營役役的故事,要觀眾反思究竟工作為生活還是為生存。「大家都想出位,有時會覺得唔可以捨棄份工作,又唔可以睇不起、做差自己工作,是很多時下年青人遇到的問題。」

二十多歲的人,或多或少總是有點惰性,只是時代變更,工作氣氛充斥每日每分鐘,這多得WhatsApp風行,從前朝九晚五工作模式,打工仔變成廿四小時on Call,其實這類情況不止泰國發生,香港亦然,杜Sir推薦《戀》片,是想一班本地年青電影人,突破固有題材,從生活中尋找更多靈感。「年青一輩太想似以前香港導演,好多時以他們的想法,忽略了自己,我跟他們說,要堅持有獨立思想,所有教育都是令你增加個人分辨能力,不會令你曉飛,是應吸收所有事情後,拍部電影出來。」

回望過去十一屆的鮮浪潮短片題材,很多時候大家都是一窩蜂去拍,故事不是圍繞當年發生的事,就是男女關係,觀點亦不見得有多大差異,杜Sir指近年此情況終於減少,大家似乎走出框框,意識到生活不止於此。可惜論到技術,香港比起外國的年青電影人,依然次一等,「外國短片展現出來的美術攝影,很多我都沒有看過,但香港的我全都看過,電影美感上,我哋因為成長不夠豐富,人家外國長大,顏色都分好多種,幾個鏡頭表達到好多。我講完我都未必做得到,但年輕人應該想多點。」

杜Sir大讚《戀愛病發》以低成本,創新意念拍出一個有共鳴感的故事,他推介電影予本地年青影人,小本製作亦可拍出創意題材。

「第一部電影好重要」

《戀愛病發》以低成本拍出清新故事大獲好評,香港近年所謂的本土電影同樣標榜小本製作,務求吸引觀眾入場支持,惜作品參差,着實叫人去想,本土、低成本、新導演是否等於免死金牌?製作成本不高就是劇本受制肘的原因?「成本限制了無辦法,因為這是經濟效益問題,我反而覺得香港觀眾不會因為你低成本便去支持,而是你套戲有幾多東西屬於香港。」

創作人嚷着作品要放內地上映,就要經過審查,扼殺創作自由,不過這種論調對杜Sir來說,只不過是為電影缺乏創意的開脫藉口。「你首先要做你想做的,要令人有想睇的慾望和值得探討,近年好多電影基於合拍無咗自己,但其實年青一代是應該有自己感受,有過去歷史,亦都有對未來的盼望,我會覺得資源雖有限,但創作世界即使只得咁多,都是可以發揮到出來。」

對年青電影人最好的勉勵,就是道出現實,杜Sir指作品不夠好,投資者他日不會向你投下信心一票「所以第一部電影好重要,唔好諗住試,第一部要成功,第二部,第三部都要,咁就奠定你地位,你斷一斷都有問題,唔斷得!一有機遇,你要擁抱佢,無遲啲,今天做唔好,明天就唔會好。」今屆金像獎,新晉導演大放異彩,讓大家對未來香港影壇重拾希望,杜Sir欣賞《一念無明》、《點 ‧ 五步》的成功,新影人用完整深刻故事,展現拍電影的熱誠。「我希望呢班新導演係咁樣行,從這樣出發,再慢慢引申其他製作,唔係一嚟就拍《葉問》,葉偉信都要經歷許多才有今日成績。」

「以前港產片都好低成本㗎,係拍拍下至拍到離晒譜。原先我都係幾百萬就拍到部戲,當然等值同所有嘢都唔同咗。」杜Sir想起從前拍電影都是以低成本製作做起,他勉勵年青一輩應有能力於有限環境下發揮創意。

「我希望拍快樂的電影」

過去20年,大導演紛紛湧上內地,杜Sir承認上面確是很多觀眾和資金,內地開放讓他有機會參與,只是必需跟住規則參加。「電影係睇到我想做啲咩出嚟,如果去到好龐大製作,我諗嘅一定做唔到,我自己諗你不如話畀我聽,你畀我幾多自由,我去做我自己的工作。」杜Sir北上後的合拍片,《毒戰》、兩集《單身男女》、《盲探》、《華麗上班族》、《三人行》等,整體票房未算標青,但北上發展確令銀河製作更上一層樓,覆蓋更多觀眾,然而杜Sir指他拍電影的心態一直無變。「我希望拍快樂的電影,不需要太多資源,我係想去做想去講,但當然你知道無可能,因為如果我唔去繼續做的話,我可能幫唔到其他人,呢個係我面對的問題。」

聽起來有點無奈,杜Sir卻語帶樂觀,他着眼是香港電影界的未來。自銀河映像上年踏入20年,杜Sir角色有變,由過往衝鋒陷陣保持產量,現選擇退居幕後擔當推手,舉辦鮮浪潮、任《樹大招風》掌舵人、培養人才等,所謂的幫其他人,正正是這個城市的電影人。「我總會有日撤退,做返自己想做的東西,我會65歲後參與少啲,做返自己想做的事,尤其香港電影,我會鍾意喺香港拍電影。」距離65歲還有三年時間,杜Sir已經構思好未來想拍的故事。「腦入面有好多嘢想拍,好多題材我係想再做一次,唔係我拍嘅戲,係一啲我錯失咗的想法,藉住往後日子,自己唔好咁多制肘,唔需要有咁多包伏去拍電影。」其中一個是聞說已久的《八部半》,杜Sir跟七位導演拍攝以香港為題的短片,向菲林電影作出致敬。

立於本土,傳承本土電影人,杜琪峯三個字,跟電影、港產片緊緊扣連。「我真正享受嘅係喺香港拍電影,我覺得香港畀好多靈感我。」看着電影人紛紛北上尋求空間,留低的都渴望有人帶領衝破困局,也許杜Sir這一句話多少都治癒到香港人。

杜琪峯過去11年努力推動「鮮浪潮」,三年後他計劃擔當更多推手工作,更明言希望放下包袱拍攝自己構思已久的題材。(資料圖片)

後記:杜Sir 片單

「我一年入戲院睇唔到三部戲。」杜Sir今次點名推薦泰國片,令人好奇他平日看甚麽電影,以為他會吐出兩三套片名,但第一套講起的是一部劇集。「簡單人性嘅我鍾意,我最近追看《Fargo》,很簡單,劇本以考驗人性去寫。」杜Sir自言不愛CG大製作,除了一套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我其實唔鍾意加工嘅嘢,而是真的要靠人去演,靠攝影師,和美術指導,仲係比較舊式的方法,我知道將來不會有,一切過去的都會過去,但我還在那個時代,對那個時代有情懷和投入感。」距離世界上第一部電影誕生已經超過一百年,經歷黑白、彩色、菲林、數碼,但即使技術怎變,影人的情懷和投入感,始終最令觀眾着迷。

杜Sir說最近在追看美劇《Fargo》,第一季劇情改編高安兄弟名作《雪花高離奇命案》,講述一個懦夫老公謀殺妻子後,如何避過警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