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嘆電影劇本不被尊重 黃進:做好前期準備是唯一出路

撰文:陳運濬
出版:更新:

1988年出世的黃進,二十年前只是個八歲小朋友,二十年後他是個連奪金馬獎、金像獎最佳新導演的新星。「金馬獎後到宣傳《一念無明》,覺得自己有點迷惘,似宣傳大使多過創作人。」
餘熱過後,黃進比從前輕鬆不少,不再談自己大作,他講起文本,談起他喜愛的電影,講起對未來、對電影界的盼望。「我坦白講,我哋越嚟越無力。」一個備受行內、觀眾肯定的新晉導演,如此說道。

黃進剛從斯洛伐克參加完影展返港,《一念無明》落畫後,他自言過了迷惘期,重回一個創作人身份,令他更感自在。(龔嘉盛 攝)

也許跟大家期望不同,黃進並非自少就受港產片薰陶,黃進指父母都不是特別愛看電影,家中的影碟櫃只得數隻VCD,有關電影的兒時回憶,是父母不准他看三級片《籠民》,不是甚麽色情鏡頭,只因這套由張之亮執導,揭示社會低下階層住屋問題的電影,充斥粗言穢語,後來基於反叛心態,及鍾情黃家駒的原因,黃進悄悄地看過電影,他直言《籠民》是《一念無明》最大的啟蒙作品之一。「電影講到點樣將寫實民生議題,同戲劇融合,原來戲劇就在生活當中,你唔覺得套戲係個硬議題,你會理解咗生活好多。」《籠民》奪得金像獎最佳電影,偏偏廿多年後,影迷才有幸見到《一念無明》,這類小眾題材,大家都明白賺不了錢。

黃進對《籠民》戲中慶祝中秋一場特別難忘,一班主角在籠屋內歡欣起舞,黃進指這一幕充滿「男人的浪漫」。

學院派電影人湧現

過去20年,香港電影經歷翻版光碟、亞洲金融風暴、SARS後,整個工業都因為資金、成本問題,電影工業北移,近20年最常見港產片,依然是動作片、雙雄片,但近年情況有變,本土議題電影旗幟高舉,這或許跟學院派導演湧現有關。黃進與《樹大招風》三位今屆金像獎最佳導演,都是在院校修讀電影或傳理系,而香港影圈過往的工作人員,主要是紅褲仔出身,黃進指兩者最大分別是對現場的執行經驗。「警匪片動作戲對執行技術有好高要求。面對武打、大場面、或者較為複雜的調度,經驗就好緊要。如果來自學院的人之後花在現場的時間不足夠,例如我自己,執行能力一定比不上在現場打滾多年的前輩,必須勤加學習。」

黃偉傑、歐文傑、黃進(右至左),三位於今屆金像獎分奪最佳導演及新晉導演獎,他們奪獎或意味香港影圈正蘊釀一眾學院派力量。

劇本是電影一戲之本

學院派的導演,予人感覺總是文質彬彬,重視作品的劇本、意識。黃進直言,讀書時師承譚家明的他,自己對文本最執着,2011年畢業後,他一直有為其他導演寫劇本,他感到電影行業還不夠重視創意,文字在這個城市根本「唔值錢」。「一個地方對寫作的人尊重,就會有相應質素的文本、劇本、戲劇,你不去尊重、支持、供應寫作的人去生活呢,他們不能給你好的東西。」

韓國電影近年急起直追,甚至超越華語電影,黃進欣賞對方在技術進步同時,依然堅持做好文本。港產片過往的「飛紙仔」文化,黃進指他們新一代很難追到當年大師們的水平。「過往香港的電影,他們都能夠好短時間完成,以天才式智慧去拍電影,銀河映像電影,我們這一代人模仿不到,有時會想,以往這麼特別的拍電影方法,可能只發生於那個年代的大師身上。」力有不逮,惟有將勤補拙,黃進指香港電影應要回歸「劇本是一戲之本」的道路。「若果無心機、時間、尊重畀文本,香港電影都唔會好,未來未知其他導演走向係點,但我自知唔係天才,就應該花更多時間畀故事、做更好的前期準備,這是我們的唯一出路,去面對新的挑戰。」

黃進坦言《一念無明》後機會比從前多,但他跟女友編劇陳楚珩反變得更謹慎挑選製作,他指每次拍戲都非常消耗時間及耐力,一生人未必可以拍到很多電影。

越來越無力

時間回到1997年7月1 日,黃進自問對那晚會展發生的事,印象模糊,交接儀式對他來說似一場「星光熠熠耀保良」的大騷,畢竟當時只是一個小五學生,政權移交不會太大影響他的生活,他坦言回歸20年,正是他變得懂事,自我建立的20年,黃進回望,很多事情現在才理解明白,更發現自己比起孩提時期,對未來的生活嚮往少了許多。「我坦白講,我們越來越無力,好似越來越唔自主,以前細個多點想像,將來會係點,越來越大,越來越不能夠掌握自己命運。」黃進入行六年,香港正值經歷雨傘運動,社會上爭議不斷的時期,一個對生活、社會如此敏感的電影人,自有感受。

黃進憶起兒時家中僅有的幾隻VCD,其中一隻是游達志執導,杜琪峯監製的《暗花》。電影於香港回歸一年後上映,戲中的劉青雲和梁朝偉鬥生鬥死,惜最後都敵不過老謀深算的Final Boss洪先生,典型銀河映像作品的宿命論,戲中充滿着不由自主氣氛,多少呼應着19年後的社會。「我們好似在巨輪下,在夾縫下生活,在夾縫下想像將來,但都躲不過這個城市被規劃下的東西,我們想堅持相信的東西,但都敵不過背後的巨輪,就似戲中那位只得幾次出場的洪先生。」說起來亦如戲中劉青雲於監倉內玩着乒乓波一樣身不由己,對身處的地方未來不多嚮往,只能回嚮當下時刻。不只黃進,身處大都市下的年輕人,有些自覺連夾縫也找不到。

「我們想堅持相信的東西,但都敵不過背後的巨輪,就似戲中那位只得幾次出場的洪先生。」黃進憶起1998年上映,銀河影像出品的《暗花》,梁朝偉劉青雲戲中鬥過你死我活,惜最後都敵不過一個十幾年都沒回澳門的老江湖大佬洪先生。

後記:合拍片

跟隨榮譽而來,黃進擁有不少機會,當然包括來自內地。經歷《一念無明》後,他希望自己未來的製作有更好資源、配套,和合理酬勞給他的團隊「我唔抗拒去做合拍片,但我好強調我唔會為合拍片而拍合拍片。」整個專訪,黃進多次強調尊重文本,尊重創作人,其實去哪裡拍戲都一樣。「但若為了資源,令劇本失去原本樣貌,咁就本末倒置,而又確實見過不少例子,要諗清楚邊個serve邊個,應該資源配套去serve劇本。」今年28歲,獲得金馬獎及金像獎最佳新導演的黃進,警醒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