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患抑鬱 女確診自閉症 劏房戶:對著四面牆,找不到事物令你開心
撰文:何藍妤
出版:更新:
她是細粒,一位葵涌區的劏戶居民,與4歲女兒居於80呎單位。她形容這種生活,對著四面牆,找不到令自己開心的事物。女兒兩歲時,確診患有自閉症,她則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處於困境之中,她自責並反問自己,「這是否我的錯?」
全港近21萬人居於不適切居所(劏房、平台僭建物、天台屋、床位),劏房户人均居住面積49.6平方呎。16年至17年間,此類居所由10萬5千多戶升至11萬5千多戶,升幅9%。團體發表「葵涌區內影響不適切居所兒童成長及發展需要的環境因素報告」,訪問了100戶葵涌區內家庭。92% 受訪者指孩子在居所內同一地方做功課及進餐;93% 指居所空氣不流通影響小孩呼吸系統;81%指牆壁滲水令室內環境更惡劣,影響孩子健康。
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活在社會邊緣,她問:「政府到底何時才可以正視我們這群基層市民?」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倡議
政府須為「公營房屋」中的出租及出售單位列明比例,比例最少為7:3。
工廈提供過渡性房屋,時限8至10年,並盡快公布單位數目、申請程序。
立法規管人均居住面積至75平方呎,與公共房屋的標準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