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原來是天生無得改!日本專家分析 一個因素決定你外向定內向
不少人都認為「三歲定八十」,覺得性格是與生俱來。但日本網站THE GOLD ONLINE就引述了日本腦科學家西剛志的說法,發現人的氣質是天生,而性格卻是後天形成,他更在書中解釋,決定一個人的內向定外向,竟跟是否相信星座有莫大關係。
日本腦科學家西剛志在《「老實人」的完全成功指南 運用內向人優勢的人生拓展方法》中,講述許多與性格構成相關的資訊,不少更推翻一般人的常識!
性格只有部分會遺傳
西剛表示,人的人格(personality)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氣質(temperament)與性格(character)。而遺傳決定的只有氣質,因為遺傳會影響身體的神經傳導物質數量,如多巴胺與血清素等,所以能決定人是否容易感受快樂或容易生氣;而性格則是因為後天體驗形成。
西剛引述同卵雙胞胎的性格研究,發現即使基因一模一樣,成長後雙胞胎的性格與喜好都會不同。而因人而異的經歷與環境,也會構築出不一樣的性格。而行為遺傳學更發現,每個人的人格只有40-50%是因為遺傳影響。被不少研究人員推崇的TCI理論(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也指出性格的建立並非固定。
星座也能改性格
性格的改變也比想像中簡單,甚至只要相信星座就會大改!西剛引述英國的實驗,共調查2000名相信及1000名不相信星座的人,相信的人性格與星座描述一致,但不相信的人性格就與星座天差地遠。西剛指人如果相信星座描述,如「白羊座較老實」、「天蠍座愛情表現較激烈」,就會改變實際性格。
性格與「正面」、「負面」經歷有關
而性格又是如何在後天構成?其實性格的構成與「正面」及「負面」經歷息息相關!西剛以到餐廳食魚為例,若是到新餐廳食到罕見又好味的魚,就會形成「正面學習」而經歷也會被大腦記住;但如果在食魚後感到不適,就會形成「負面學習」,而腦部會記住「痛楚」,下次不會嘗試食魚。
我們的腦部組成與祖先相似,而正面及負面學習一開始是為了部族存續。例如會記住自己食魚感到不適,下次不會嘗試,以免出現生命危險;而食到美食時也不會忘記,以免下次要花費大量時間尋找美食,兩者都是對部族存續有利的記憶。
外向比內向思考更正面?
西剛表示外向型的人,會比內向型會容易感受快樂,因為外向型有更多「正面學習」。外向型的人即便遇到小事都會感到快樂,例如「在其他人面前說話就會被誇讚」、「在人前說話很開心」等。因為在社交時比內向型的人感受更多快樂,形成熱愛社交的外向性格。
而挑戰新事物時,成功的經歷會帶來極大喜悅,長久以來會形成「挑戰新事物」等於「好事」等想法,進而對挑戰有正面感覺,性格也會變得熱愛挑戰。即便面對失敗,也會覺得「未來應該會有快樂的事發生」,反而會更積極行動。
至於腦部的機制,西剛也有簡單解釋。每次感到開心時,如獲得金錢獎勵、發生好事等,腦部的獎勵系統如伏隔核及腹側被蓋區就會被激活。而成功時就會感受極大的快樂,也更容易激活海馬體,最終在大腦皮層中累積快樂相關的長期記憶,導致外向型人比較容易有正面思考。
資料來源:THE GOLD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