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香口膠增缺牙風險?牙醫:缺牙需盡早處理 植牙並非無後顧之憂
牙齒健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論咀嚼能力或說話能力都與牙齒健康程度有關。然而一旦恆齒出現脫落、碎裂、壞死等問題,便不能重來。香港註冊牙科醫生李錦賓醫生指出,不但長者會出現缺牙,經常咀嚼香口膠、出現磨牙、發生意外及嚴重的牙周病等,都會導致缺牙出現。若不幸出現缺牙,不少人都會考慮植牙,以填補牙齒缺失,但李醫生指出這種方法不是每人都適用,而且也不是沒有後顧之憂。
李醫生指出,牙齒缺失除了因為年紀漸長而出現鈣質流失所致外,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會對牙齒造成慢性損害。「部分人喜歡咬硬的肉類骨頭、瓜子、堅果等,這些食物或多或少都會對牙齒造成傷害。」另外,經常咀嚼香口膠也會加劇脫牙風險。「雖然香口膠有幫助清潔牙齒的成份,亦有助增加口水分泌,從而減低蛀牙機會,但經常咀嚼香口膠會令口腔肌肉壓力增大,變相令牙齒在咬合時更用力,容易出現牙齒磨損及增加碎裂風險。」
曾杜牙根及患牙周病增缺牙機會
除以上習慣,李醫生指部份人缺牙與先天因素有關,例如缺牙症或少牙症,令患者比正常人少一至兩隻牙齒,甚至少七至八隻牙齒;亦會因運動或交通意外而撞脫牙齒或撞鬆牙齒;出現嚴重的蛀牙、牙周病、磨牙等牙齒健康問題都會導致缺牙,當中李醫生特別強調牙周炎不容忽視,因為其影響範圍不只單隻牙齒,延誤發現更可影響整排牙齒。
「另外,如果病人在杜牙根後沒有造牙套,亦會增加牙齒缺失風險。因為杜牙根會將牙髓中的神經線和血管一併清除,削弱該牙齒的強度,增加日後出現崩裂的機會。」因此李醫生建議杜牙根後,最好都是按醫囑造保護牙套。
牙齒缺失可影響吹奏樂器 不修補可引發「骨牌效應」
失去部份牙齒,有部分人或會因為出現缺牙的位置不顯眼,例如是大臼齒等較後的牙齒就會選擇不補牙。不過李醫生指牙齒缺失令牙齒之間留下巨大空隙,長遠會導致牙齒移位,影響咬合。他解釋「前方牙齒保護後方牙齒,同時後方牙齒也在保護前方牙齒。」如果後方少了牙齒,便會增加前方上下排牙齒的磨擦和碰撞,令牙齒容易崩裂,結果便會形成「骨牌效應」,令牙齒缺失問題更加嚴重。
修補牙方法有多種 瓷粉軟身而美觀勝於銀粉
一旦出現牙齒缺失,補救方法有很多種。牙醫會按病人身體情況、缺失的嚴重程度及年紀等各方面考慮,常見的有「補牙」、「牙托」、「牙橋」及「植牙」。
除了補牙外,牙托(Denture)都是一種常見的方法。牙托就是一種活動式假牙,這種修補方法可滿足美觀需要,價錢亦相宜,但功能性方面較弱,進食時會有所不便,而且不宜進食過硬的食物。
第三種修補方法是牙橋,它是一種固定式假牙,適用於輕微的牙齒缺失。利用左右相鄰的牙齒作為橋躉,將牙套牢固地鑲入。牙橋可分為傳統及新式兩種,傳統的牙橋搭建需要將作為橋躉的牙齒磨小;另一種方法則透過特殊黏合劑,將牙套黏附在左右牙齒的背部,因此不用影響旁邊的牙齒,但相對地穩固程度較前者低。
而目前最多人選擇的植牙方法,效果最接近原生牙齒,不過植牙未必適合所有情況,「例如有些人失去牙齒數年,一直沒有處理,該位置的牙骨已萎縮,便未必適合再進行植牙。」因此李醫生重申,任何牙齒問題都以盡早處理為關鍵。
牙齒出現異樣應及早檢查 每半年至一年作牙齒檢查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想避免牙齒缺失,最好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牙齒檢查。「蛀牙初期未必有感覺,到有感覺時情況通常已經相當嚴重,無法再單靠補牙,可能要杜牙根或拔牙。」李醫生亦提醒平日都應留意牙齒狀況,尤其出現突發異樣。「例如進食時,經常發現食物卡在牙縫之間,有機會是該牙齒出現裂縫;又或者當使用牙線時出現不尋常的痺痛及出血時,這時便應進行檢查。」
最後,李醫生補充指出,修補牙齒後並非一勞永逸,假牙同樣需要日常保養。補牙、牙橋、植牙都應與原生牙齒一樣保養,同樣應早晚刷牙,並使用牙線清潔。「牙托則應每晚拆下來刷洗,並用水或假牙清潔片等產品浸泡。」
李錦賓醫生,香港註冊牙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