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抗疫與銀屑病的治療需要 注射頻率、持續療效為優先考慮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抗疫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然而對於病情相對嚴重的銀屑病患者而言,不論是使用酒精搓手液或經常洗手,以至是疫情期間需要頻密地外出覆診等,仍然是一大考驗。要在治療與防疫之間取得平衡,有醫生建議患者,選擇注射頻率相對較低(例如每2個月注射一次)及持續療效時間較長的生物製劑,有助患者穩定病情,避免因經常覆診而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

病情輕微的銀屑病患者會使用類固醇藥膏控制病情,奈何每次消毒雙手後總會擔心,藥效會被洗走,影響治療效果。皮膚科專科胡惠福醫生指出,如果無可避免地要經常清潔雙手,建議多搽潤膚膏保濕,但是切勿因此而增加類固醇藥膏的使用量,以免出現較嚴重副作用。

持續療效時間 為治療必要考慮

至於病情相對嚴重的患者,覆診次數或較頻密,然而第五波疫情打亂了他們的節奏。胡醫生就曾遇過一名任職會計師的患者,疫情期間需要在家工作,並且擔心本身免疫力較差而染疫,故此未有按時覆診,結果病情轉趨嚴重,最終轉用了持續療效較長、注射次數較少的生物製劑,病情始能受控,並消除了需要頻繁外出的憂慮。

雖然生物製劑經研究證實有助中至嚴重程度的銀屑病患者控制病情,但起效時間及注射頻率各有不同。胡醫生認為,即使疫情反覆,患者亦要注重治療的依從性︰「注射次數太密,甚或是經常要到診所覆診,可能未必適合當前需要,如果減少覆診次數,病情又可能變得嚴重,屆時選擇藥物時就要更加慎重。」

胡醫生提醒患者,銀屑病的治療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

IL-23生物製劑 數月注射1次

事實上,針對銀屑病的生物製劑在注射頻率上稍有不同,以白細胞介素-23抑制劑(IL-23)為例,例如每2個月注射一次,換言之覆診密度相對較低,或較符合疫情需要。胡醫生補充,相對傳統生物製劑,IL-23更能針對導致銀屑病的發炎源頭,超過8成患者使用後5年,仍然維持9成以上改善,大約5成人更得到百分百改善。

胡醫生引述最新研究指,大約22.7%銀屑病患者使用IL-23後,更能達至「PASI 0」效果,意指銀屑病斑塊完全被清除,療效並能維持3年。他補充,這種生物製劑為一按式設計,能讓患者自行居家注射,減少外出覆診的需要,而且安全性高,增加患者治療的彈性。

胡醫生又提醒患者,銀屑病的治療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按個人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與主診醫生詳細討論,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