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湯水|全年最濕熱胃口差大便爛? 中醫2款湯水黨參淮山排濕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大暑| 二十四節氣的大暑(7月23日),是暑氣最盛、濕熱之氣最旺的節氣,天氣悶熱猶如處於蒸籠之中,容易出現胃口不佳、肩頸不適、大便不成形等問題。 中醫建議,大暑時應多吃清涼去濕、益氣健脾食物,如西瓜、綠豆、冬瓜、苦瓜等,亦可飲用老黃瓜生熟薏米湯清熱去濕。
撰文: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陳嘉榮

大暑是暑氣最盛、濕熱之氣最旺的節氣,古人有云「大雨時行」、「土潤溽暑」,即大暑期間,常下雨令空氣常處於濕熱狀態,土地亦如此,當土壤水分蒸發,人處其中如像在蒸籠。但大暑過後便開始過渡至立秋,下雨則有助於天氣降溫。

▼大暑天氣濕熱,容易引致什麼健康問題?(按圖👇👇👇)

大暑易外感暑濕胃口差

大暑期間,不少病人到診時說自覺全身無力、胃口不佳、胃悶作嘔、肩頸不適、口乾、出汗多、夜間睡眠時自覺發熱、頭重、大便不成形等,都是外感暑濕的表現。都市人經常進出冷氣房,則更容易生濕氣,原理便與把東西從雪櫃把東西拿出、外面有冷凝水一般。而從室外走到室内享受冷氣,一旦保溫不當,很容易變成外感風寒。

▼大暑濕熱除了吃清熱食物,還有什麼要注意?(按圖👇👇👇)

+8

1.宜吃清涼去濕、益氣健脾食物

大暑是暑濕之氣最爲旺盛的季節,想要排出這種邪氣就必須服用與之相對屬性的食物。清涼之品如西瓜、赤小豆、綠豆、冰糖、冬瓜、苦瓜、荷葉、蓮藕、老黃瓜、麥冬、蘆根、茅根、生熟薏米等等。

此外,暑濕最傷脾胃,因此亦應該加以補氣,使脾胃能自行處理過多的水液,才可以避免暑濕去而又回,常見的藥食如淮山、扁豆、五指毛桃、太子參、花旗參、茯苓、白朮、甘蔗、南棗等

要排出暑濕之氣就必須服用與之相對屬性的食物,如西瓜、赤小豆、綠豆、冰糖、生熟薏米等。(iStock)

2.不宜進食辛辣、溫補、油膩食物

夏季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候,人體與大自然亦同樣處於陽氣亢盛的階段,因此如鹿茸、巴戟、杜仲、鹿尾巴、辣椒、韭菜、薑、羊肉等辛辣、溫補、對氣血有鼓動作用的食物便不適宜一般人士在夏季、尤其是大暑進食。而油膩、肥膩的食物會增加脾胃運化水濕的負擔,因此亦不建議進食。

3.避免中暑

大暑前後的天氣如同蒸籠,因此減少吸收熱能十分重要。郊遊時應穿著透氣、淺色的衣物,亦避免長期逗留在戶外地方。即使停留也盡量避免逗留在潮濕的地方遮蔭,否則水氣蒸發就更容易使人體觸冒暑氣。

夏天郊遊時應穿著透氣、淺色的衣物,亦避免長期逗留在戶外地方。(資料圖片)

4.避免貪涼飲冷飲

很多人都喜歡酷熱的時候馬上進到有冷氣的地方或飲用大量冰凍飲料,其實這不但會使脾胃之氣受損,引致腸胃不適、不願進食,更會把暑氣困在體内,難以排出。因此最好是把室内的冷氣調常溫25度,不宜過冷,亦應避免大量攝入寒涼之物。

5.體質虛寒或有慢性虛寒病症人士可把握機會進行傳統灸法

平素怕風怕冷、面色蒼白人士,或有大便經常不成形、痛經、鼻敏感、氣管炎、尿頻、手足軀幹冰冷、食欲不佳等虛寒症狀的人,大暑是使用灸法的好時機。

▼同場加映:三伏天做天灸最佳時機?(按圖👇👇👇)

+5

相關文章:三伏天懶人包|全年最熱天宜吃瓜治鼻敏感關節炎 三伏天唔只3日?

古人提倡「冬病夏治」,意指可使用夏天充足的陽氣治療冬季發病的虛寒性疾病,因此在大暑可進行一些灸法。而除了艾灸,便是嶺南相當有特色的天灸療法,三伏天中的中伏便與大暑接近,因此大暑前後進行灸法對虛寒性疾病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大暑湯水(按圖👇👇👇)

+8

老黃瓜生熟薏米湯:清熱去濕、利尿消腫

黨參淮山湯:健脾、益氣、去濕

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陳嘉榮(撰稿人授權提供)

相關文章:容祖兒推介三伏天飲椰香燕麥薏米水 清熱去濕護腸胃仲有2款湯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