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砸DSE招牌 香港品牌有望重返愛馬仕級地位|June Leung

撰文:梁賀琪
出版:更新: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現在於國內辦DSE 全日制課程的單位合共近60所學校,大部分集中廣東省內。當中近三分之二是在2021至2023年開辦。這些新舊學校平均學費皆超過13萬元(人民幣‧下同),最低也索價8萬元,最貴則超過20萬元。目前相關市場規模僅錄約5億元,然而潛在市場卻遠超於此。

現時內地居住的港籍居民總數約37萬人。0至19歲的港籍居民人數約15萬;0至14歲約12萬人。他們有些在內地升讀不同學制的海外課程如IB、GCE、OSSD 、AP;有些循內地中考、高考這系統;還有數千人打算選港澳台聯考這條路線。換言之,尚有最少3萬在內地生活與升學的高中生未加入,甚或未得知香港中學文憑試(DSE)。

疫情三年,加上地緣政治變化,而且內地優質大學對港籍學生的收生優惠政策,包括免額外考試收合資格的DSE港籍生,以及香港考評局宣布2024年開始在國內設DSE考點等種種利好消息,霎時之間DSE迅速在國內火紅起來。而且DSE在性價比而言,還遠超國內其他國際課程,因為英美日韓課程都動輒過20萬元,平均超過25萬元。

事實上,現在SAT在國內沒有試場;IB曾經一度受追捧,現在則愈來愈多人覺得不適合中國孩子;如果英文不夠好,考GCE A-Level不如考DSE更便利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發揮。

除了港籍,連內地籍的學生也慕名而來,大大小小、線上線下、不同地方的DSE講座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正因如此,引起不同的討論與意見。「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最近國內的社交媒體開始有對DSE的批評,大部分均針對升學顧問對DSE的過份追捧,言過其實,也有內地辦DSE單位、教材及教師等質素參差的評價。

國內DSE課程學費比香港高出好幾倍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必須要有香港籍老師親自參與,也必須有國內背景老師配合落地。教材不能直用香港的一套,當中要包括轉化成為內地合規的版本,然後又要對標香港本地生的表現與程度,當中研發要投資的人力物力很大。

對內地籍的學生來說,DSE不是繞過內地高考的途徑,反而是在西方國際教育制度之外,提供多一個選擇。然而,現時國內每年往境外升學的人大約60萬,絕大部份利用海外測評工具,反觀DSE市佔率極低,過去五年均不足1%:

DSE能否在內地國際教育市場中壯大,全賴國內辦DSE的單位及教育工作者是否有辦好香港課程的能力與決心。現在大部分國內背景的家長都只追求「港籍老師」;然而一向老師好與壞不在乎種族、國籍與籍貫。DSE在內地長遠發展要有國內與香港的教研團隊共同協作。如果急功近利,不投放資源在調研與發展上,或會砸壞了得來不易的香港品牌,畢竟DSE是香港唯一自家製考評工具呀!

有內地朋友曾指:「香港品牌在內地曾經一度可媲美愛馬仕。」

我:「寄望DSE!」

希望北上發展的真香港有心人珍之重之,DSE前景不可限量。

【經濟專欄】琪聞琪事.梁賀琪 June Leung|精英匯集團主席

作者介紹﹕八十年代末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翻譯系。投身教育界超過1/4世紀。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樂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國菜也好、街頭小吃也好;欣賞歐洲名牌,也愛土產國貨;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愛《紅樓夢》。性格有點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