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課室隱形人一生 現代華安為學生點燃心火|June Leung

撰文:梁賀琪
出版:更新:

記得以前上中學時,課室裏總有幾個「隱形人」嗎?尖子有老師提攜照顧;頑皮學生有訓導主任「招呼」;「特別」的同學又有社工跟進,倒是一班𥚃總有幾位「寂寂無名」、似有還無,無論畢業前,抑或是畢業後,莫說是老師,即便是同班幾年的同學也未必記得的「隱形人」。

他們真的注定一生都是路人甲嗎?現在幾多成功的企業家,社會上頂尖的1%,當初在中學時期也只是個課室內的「隱形人」,但只要遇上一個伯樂、為他們點燃起一團火,就可以烈烈熊熊的亮起來!

以前講機遇,看看你幾時才遇上;今時今日機遇可以打造。筆者幾個月前認識了一班「90後」,他們也曾是課室隱形人,平平無奇,也胸無大志。不過,在創辦人帶領下,歷經十年實戰,當中有新血、也有流失,漸次聚合成為牢固的團隊,直至今年年初才整合好資源並梳理好人事,正式成立新公司,卻可在短短幾個月內達至收支平衡,更錄得盈利,成為初創奇葩!

這群年青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的營運方式創新,筆者會形容為現代版華安、秋香,專責陪太子讀書;而香港目前也沒有類似的營運模式。

在過去他們的工作案例中,有學生本來是公開試的「失敗者」,但在他們的輔導下,不但可以完大學夢,也成功創業並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另亦有學生變成他們團隊中的一員,不足30歲已經成功置業上車。

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為突顯才子佳人的韻事,華文、華武兩兄弟被「處理」為低能兒。(《唐伯虎點秋香》影片截圖)

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為突顯才子佳人的韻事,華文、華武兩兄弟被「處理」為低能兒;情況就似在疫情洗禮下的年輕人,往往給人不思進取,又缺乏處世智慧的新生代 。其實只要有師傅指點,他們的潛能便可以發揮,心火可以給燃亮起來。

事實上,以偶像名師為主軸的大型補習模式,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已開始走下坡,加上疫情之下,經歷長時間停課,學生被逼上網課,這類舊有的單一名師制度勢必要有額外的個人服務配合,否則這個下坡路會變得更陡峭。

這有別於上世紀大戶人家的上門家教,因為這些新世代伴讀書童並非教書人,而是伴着學生一齊學習「做人」的過來人,當中被動又內向的學生更需要貼身的「私人教練」。

在這類mentorship scheme(師友計劃)中,學生仍然受教於才華洋溢的名師,同時伴以耳提面命的師傅,學生可以接受貼身而又專業的的升學及人生規劃服務。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開竅的過程。大型補習服務群眾,師傅則培育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專長,而最重要的是不會視他們為「隱形人」。

大型補習服務群眾,師傅則培育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專長,而最重要的是不會視他們為「隱形人」。(盧翊銘攝)

在香港的mentorship scheme現時多數都是作慈善活動,照顧的對象為弱勢社群的孩子,導師也只是業餘義務性質。如果孩子生於中產家庭,父母有相當的經濟能力,但沒有時間心力去擔當「師傅」的角色,又沒有可以交托的親戚、朋友,抑或相關的人脈網絡,這些學生可能只可默默地等緣份,或者自覺一世都會是沉默的「路人甲」。

反觀西方國家,相關的收費mentorship scheme早已各適其適地發展,營運中AI 配對平台亦數之不盡。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導師與 life coach(人生教練)定位又不一樣,前者甚有地道特色,例如學生想創業,導師團隊干脆出錢出力為他們搞創業比賽,遇上好的點子甚至會一齊參與,細細地夾一份,實行共同進退。另一方面他們也不是單對單的坐定定、接受心理輔導,有時會一齊打邊爐,有時又搞公開表演。當中曾經有學生表示「我返學咁多年,從來未想像過有一日我會夠膽上台做話劇!」

這班現代華安、秋香,令香港私營教育服務多添一團火,如果再加以系統化的管理與訓練,團隊定必更茁莊成長。希望從事青少年工作的有心人,除了投身主流教育體系當教職人員,或到補習學校當名師,還可以選擇做「升學教練」,不限於課室之內,實行走出框框、開闢新路,實行以生命影響生命。

【經濟專欄】琪聞琪事.梁賀琪 June Leung|精英匯集團主席

作者介紹﹕八十年代末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翻譯系。投身教育界超過1/4世紀。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樂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國菜也好、街頭小吃也好;欣賞歐洲名牌,也愛土產國貨;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愛《紅樓夢》。性格有點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