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後覓新商機 推動考試旅遊 DSE促進文化產業鏈|June Leung
上次提醒中小企朋友通關之後要作好準備,果然踏入新一年已經在尖沙咀、旺角、銅鑼灣一帶都是說普通話的遊客;雖然數量與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前不可比,但正因如此才可以給零售業及飲食業的朋友逐步復甦的曙光。畢竟閒置了這麼久的運作,流失了的人員都不是一時三刻所有能全面復常,一步步來也是好的。
然而,過去把香港當作首選購物、消閒、品嚐環球美食等旅遊勝地的遊客,今時今日是否已經「變心」?這點尚待觀察;但香港極需要更積極開拓其他產業,而不是一味期望疫情、通關或與世界再度接軌之後,一切就可以自動回復至昔日繁華。涼了的茶,需要加入新茶葉才可以冲出味道來,否則縱使加入再多的開水,也會淡而無味。
例如筆者多番強調,香港的DSE考試必須要走出去、迎入來,才可以令其國際認受性不至於因為愈來愈少人考而受影響;而且現時亦是拓展「考試旅遊」的大好時機。DSE有著先天的雙語優勢,世界唯一,加上過去三年在疫情影響下,仍能大致正常開考,並沒有因為如期考試而引起大規模疫情爆發,這亦向世界展示了香港考評局的應急能力及執行力。
香港辦SAT、普通教育文憑(「GCE」),以及Cambridge系列等國際考試已經非常成熟,本土自家製的DSE應該要更積極向外推廣。DSE與其他國內及海外考試的兼容性很強,現行入境條例容許持旅遊簽証者在香港考各式各樣的考試,年青遊客來港則可以一次過應考不同考試,帶來的不單是學生的友好同輩,還可以是老師、家長或監護人。若以此模式運行海外考生逗留的時間不但長,連帶交流與消費模式也是別開新面,與之前的商賈、「大媽」、水貨客、商務客帶動外的新經濟鏈,其中為文化商店、共享學習空間、藝廊、畫廊、書齋、特色咖啡店、茶寮等店舖,以及本地歷史、地理、建築物等深度旅遊團所帶來的商機,可能比之前的藥房、超市、名店更能帶出新一代的香港特色吧!
【經濟專欄】琪聞琪事.梁賀琪 June Leung|精英匯集團主席
作者介紹﹕八十年代末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翻譯系。投身教育界超過1/4世紀。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樂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國菜也好、街頭小吃也好;欣賞歐洲名牌,也愛土產國貨;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愛《紅樓夢》。性格有點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