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盛轉衰】上市30年蝕錢兼換CEO 細數公司航空史5大之最

撰文:馬健彰
出版:更新:

2017年,可謂國泰航空﹙0293﹚「屋漏偏逢連夜雨」的一年。繼早前公布去年業績虧損達5.75億元後,周三﹙12日﹚又出現高層大地震,原行政總裁﹙CEO﹚朱國樑遭撤換,由常務總裁何杲頂上,下月生效。
撇除這個不愉快的開局,今年對國泰其實別具意義,皆因國泰航空自1986年5月上市以來的第30周年間。這間將樞紐機場設在香港的航空公司,一直是港人心目中的「星級」航空公司,更四度榮登全球最佳航空的寶座,為香港爭光不少。只可惜,近年卻予人「愈做愈差」的感覺,業績由盛轉衰難免教人失落。
回顧國泰穿越過的高峰與低谷,公司航空史上出現了5大之最——最風光、最進取、最威水、最黑暗和最黑仔的時刻。

1986年5月上市的國泰,一直是港人心目中的「星級」航空公司,惟近年表現轉差。(資料圖片)

最風光:2010年盈利、股價雙雙創下新高 

作為老牌藍籌股的國泰,現時股價徘徊在每股約11元的近年區間底部,毫不亮麗。不過,公司在2010年股價登上歷史高鋒,於12月6日升至每股24.1元,市值達到948億元。

那年,國泰的營業額按年上升33.7%,盈利更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40.5億元,皆因客運及貨運業務從全球經濟衰退復甦過來,運載量持續強勁,收益大幅增加,同時燃油對沖僅錄得4,100萬元的虧損。

最進取:2006年鯨吞港龍航空​

去年底,港龍正式改名為國泰港龍航空。其實,10年前港龍與國泰還是競爭對手,2006年國泰啟動公司史上最矚目的併購行動,斥資82.2億元向太古、中信泰富﹙0267,現稱「中信股份」﹚、國航﹙0753﹚及中航興業收購港龍全部權益,由於後者擁有良好的內地航空網絡,可與國泰的國際航空網絡產生協同效應。

目前,國泰港龍航空營運43架飛機,提供定期航班往來中國內地及其他亞洲地區共53個目的地。

國泰分別於2003年、2005年、2009年及2014年均榮登全球最佳航空。圖中為現任行政總裁朱國樑。(國泰官方網站圖片)

最威水:四度奪得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桂冠

國泰雖然被指近年服務質素下降,但仍然被選為全球五星級航空公司,而該名譽只有9間航空公司可以獲得,其他同業包括韓亞航空及長榮航空等。在英國顧問公司《Skytrax》的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行榜中,國泰先後於2003年、2005年、2009年及2014年獲得「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的桂冠,成為全球唯一四度奪得此殊榮的航空公司。

國泰2008年全年虧損85.6億元,為史上最大虧損。(資料圖片)

最黑暗:2008年勁蝕85.6億元

國泰上市至今曾錄過3次虧損,除了2016年,2008年及1998年同樣蝕錢。其中,2008年虧損最多,全年蝕85.6億元,當年股價低見6.97元。出現巨虧,是由於燃油對沖合約錄得79億元虧損,加上當年的生意欠佳。

至於1998年,亞洲經濟正經歷金融風暴,區內消閑及商務旅遊需求下降,營業額按年減少12.9%,拖累集團該年錄得5.42億元的虧損,前一年則賺16.94億元。集團股價最低潮時期亦見於1998年,由1997年6月的全年高位16.35元,在不足一年時間,跌至1998年1月12日只有4.7元的歷史低位,市值僅159億元。

最黑仔:油價低迷 燃油對沖3年累輸178億元

近年油價低迷,理應航空股都會受惠低油價,大幅減省成本開支,而令到盈利有所上升。但國泰近3年反被低油價所累,皆因早年大手買入燃油對沖合約,因「睇錯市」而招致損失。2014年中油價跌穿每桶100美元的水平,國泰開始出現燃油對沖虧損,2014至2016年間分別虧損9.11億元、84.74億元及84.56億元。總計,過去3年燃油對沖合約累計虧損178.41億元,大幅拖累國泰業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