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貸攻略】2厘息借10萬蚊炒股 年賺逾倍 過來人親述箇中要訣
稅貸戰的硝煙已經燃起,多間本地銀行紛紛推出稅貸計劃,什麼「年息低至⋯⋯」、「利息回贈」、「現金券獎賞」、「特選客戶」等,名目繁多。申請人一旦看漏細則或未符合條件,隨時借了較貴的稅貸息率。華僑永亨信用財務總經理吳幗欣及80後認可財務策劃師黎家良,分別以業界人士及過來人的身分,總結出4個稅貸攻略,化繁為簡。
稅貸「理論上」是針對交稅的短期貸款,但吳幗欣直言,客人借錢多用在其他地方,包括找卡數和投資,原因是稅貸屬利息最平的無抵押私人貸款,「如果息率只得2%,但有把握放在其他地方,賺取4%甚至6%的回報,你會唔會借?」
08年低吸冠君 財息兼收
著有《有升有息》的黎家良便稱,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試過以2厘左右的息率借入10多萬元稅貸,然後全數買入當時股息率高達10厘的房託冠君﹙2778﹚,以賺取約莫8厘的息差。「冠君特點之一是將至少9成稅後淨收益用作派息,佢揸住朗豪坊商場等物業,我當時觀察人流無減少,又無吉鋪,估計租金收入會維持穩定。」
1年過後,黎家良除了如願收息,股價也升了逾倍,「財息兼收」。其後數年,黎繼續借入稅貸投資,對象更擴展至亞洲債券基金和人民幣等資產。直至2013年,他手上已擁有超過50萬元資金,有感財務寬裕,才放棄稅貸這個「集資」渠道。
攻略一、確保每月人工夠還款
黎家良以「過來人」身份表示,借入稅貸等於「預支」人工,未來一段時間須每月還款,因此要好好管理生活開支,確保每月有足夠人工還債,避免「賤賣」資產。與此同時,投資目標應以「套息」交易為主,確認有不錯的息差可賺,方借錢入市,「不時見到人亂借,結果損手離場。」
黎又提醒,過早借稅貸容易出錯,因為借錢後便開始還本金、利息,有追趕回報的壓力而誤判,「其實去到第二年2、3月仲可能有稅貸計劃,應等時機啱先借。」所謂時機,除了時入市價之外,還因港股一般是3、4月公布年度業績,然後才到除淨日,過早買入等派息只能「乾等」。
攻略二、直接比較實際年利率﹙APR﹚
另外,稅貸計劃五花八門,要比較哪間銀行較著數,黎家良仍然建議直接比較實際年利率(APR),「有些銀行聲稱息率低、甚至免息,卻收取一筆手續費,結果資金成本高過市面整體水平,但手續費等一切資金成本都會在APR的公式下都會顯現,因此APR是最佳的利息衡量指標。」
APR以外,還要小心還款期。黎指部分銀行通過增設兩個月左右的「免息免供期」,來拖低APR的計算結果,所以在同一APR下,實際還款期較短的計劃,所衍生的利息支出較低。
攻略三、小心綑綁條款
吳幗欣不諱言,目前仍有不少機構以低APR稅貸作「利誘」,但同時綑綁附帶條款,例如要求客人購買指定產品或服務,或利用回贈利息或禮券來拉低APR,又或者僅限合資格的新、舊客戶享有優惠。
吳幗欣注意到附帶條件的稅貸愈來愈不受客人歡迎,即使去年業界「鬥劈」交出創新低的APR,整個市場在期內仍然萎縮。有見及此,華僑永享今年索性放棄附帶條款,轉陣推「終極清水版」稅貸,據不同客人的信貸質素釐訂「一口價」APR。
攻略四、計劃借按揭置業 不宜借稅貸
黎家良提醒,有置業計劃的人不宜借稅貸,因為銀行審批物業按揭申請時,會把稅貸還款計入每月供款入息比率測試中。黎舉例一個月入3萬元的港人,按測試要求每月最多只能用1.5萬元收入供樓,但當他每月要償還共1萬元的稅貸本金和利息,用作償還按揭的收入會被限制至最多5,000元,更難通過測試。若稅貸客為過測試而提早還錢,則可能被罰息或手續費,代價比原來息率還要高。
目前,港股逼近10年高位,在市民的角度,借稅貸投資也許不如往日容易。黎家良表示,他習慣以市盈率及股息率來判斷港股的平貴,但恒指市盈率已達14倍的水平,遠高於2016年初約8倍的水平,股息率卻未能跟上,甚少收息股有折讓價,缺乏空間做套息交易,「(借稅貸)買當炒股票絕對不宜」。
黎認為,現時僅少部份收息的REITS或電訊股股價落後,例如置富(0778)及和記電訊(0215),選擇並不多。也許,利用稅貸買股票的「黃金時代」,逐漸走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