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不是不願捱苦 而是根本無工可做!
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消息一出,通常就會有「評論家」跳出來批評說「大學生一代不如一代」、「90後不願捱苦」、「大學學位不值錢,企業也不願請」、「叫價太高只值XX元」之類,但有沒有想過,市場根本就不夠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
15至29歲失業率達10% 不少大學生推遲畢業
韓國15至29歲的年輕人,失業率超過10%,是整體失業率的兩倍多,背後的原因是市面根本就沒有工作。韓國今年就有1.7萬名大學生,因為找不到工作而保留學籍、推遲畢業,以免見工時被人看到畢業後一段長時間沒有工作。另一邊廂,又有部份韓國年輕人「自願失業」,由於經過了長期及昂貴的大學教育,他們都希望到大公司打一份體面的工作,而不想到細公司「屈就」,選擇失業「等機會」。
經濟不再高速增長 總統文在寅「告急」
韓國上個世紀與香港、台灣及日本並列「亞洲四小龍」,至今三星、LG等巨企在世界不少行業名列前茅,但職場已經完全走了樣。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6年數據顯示,韓國有多達三份之一打工仔是非全職工作,包括臨時工和兼職,這些工作人工比全職低大約一半,社會保險等福利保障也較少。
上世紀,韓國轉型到工業強國時,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幾乎人人都可以找到工作,社會向上流動。但現在年輕人的失業率卻在上漲,文在寅就任總統一個月後,在6月12日於國會上稱:「除非我們趕緊想出特別的解決辦法,否則年輕人失業問題將會愈來愈嚴重,最後演變成一場國家災難。」
這是年輕人「不能捱苦」的錯嗎?星展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馬鐵英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年輕人大量失業,說明勞動力市場出現了結構性的供需失衡。」韓國近年經濟增長緩慢,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韓國企業都不願意聘用新員工,因而推高了年輕人失業率。
勞動市場失衡 公務員職位僧多粥少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韓國已陷入就業危機。3年前得到大學法學學位的Choi Young-ju,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兩年來,她3次報考女警官,但原來要面對過百人爭1個職位的局面,錄取率不到1%。
韓國約有100萬名失業者,當中多達一半是Choi Young-ju一樣15至29歲的年輕人。文在寅提出政府將出資180億美元(約1,404億港元),未來5年公營部門新增81萬個職位,新職增幅超過60%。
做公務員沒大志? 過來人:年輕人沒路可走
政府通常是一個地方的大僱主,每年都有不少年輕人投考。首爾的鷺梁津除了以水產市場聞名,亦是一個充滿 着公務員試補習學校的地方。
《華爾街日報》訪問了一名29歲的公務員,他落榜了17次,花了4年才考到公務員資格。
一般人會說年輕人想做公務員「沒大志」,但這位公務員卻表示,年輕人考不上公務員,基本上無路可走。
100巨企求職者 最終錄用不到3人
原來韓國部份企業推行合約制,而且大企業創造的新增職位數量有限。韓國僱主聯合會的資料顯示,今年每100個申請大企業職位的人,最終不到3個人被錄用。
原來,韓國25至34 歲人口中, 69%有大學畢業證書,但入職考試相當之難,至少要兩輪面試以上,準備時間可長達9個月,考試也漫長,如現代汽車的考試時間就可達6小時。
文在寅政府為了促進就業,因此希望變向巨企傾斜的經濟環境,積極提高中小企競爭力。
商界認同扶持中小企 可製造更多職位
這方向得到韓國最大私營企業協會韓國工商聯合會認同,聯會的研究部門負責人Lee Gyoung-sang表示:「若單靠大企業,創造就業的數量有限,它們應該扶持那些與政府有合作的中小企業,幫助這些企業培育並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上述韓國僱主聯合會數據亦指出,今年每100個申請中小企職位的人,有17人被錄用。
從產業看,星展銀行馬鐵英指出,韓國應該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價值鏈之中力爭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