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急挫招商證券跌24% 傳內地券商用戶錢無法轉進轉出

A股復市,成交急增,多隻股份跌停。據內地傳媒《新華財經》報道,多位不同券商用戶反映,銀證轉帳功能卡無法操作,錢無法轉進轉出。
另外,中資券商股經一輪熱炒後,今日(8日)股價急挫,其中,中信証券(6030)跌13.2%,報26.75元;中國銀河(6881)跌17.3%;招商證券(6099)跌24.3%;廣發証券(1776 )跌近一成。
本地券商股耀才證券金融(1428)亦跌4.8%。
A股復市,成交急增,多隻股份跌停。據內地傳媒《新華財經》報道,多位不同券商用戶反映,銀證轉帳功能卡無法操作,錢無法轉進轉出。
另外,中資券商股經一輪熱炒後,今日(8日)股價急挫,其中,中信証券(6030)跌13.2%,報26.75元;中國銀河(6881)跌17.3%;招商證券(6099)跌24.3%;廣發証券(1776 )跌近一成。
本地券商股耀才證券金融(1428)亦跌4.8%。
新春賀歲,內地官方大派新年「利是」,引千億險資入A股,再出招撐市。內險股自然彈上,而中資券商股,同樣水漲船高。券商股素被視為牛市「春江鴨」,當坊間普遍預計,今年投資仍需在「政策牛市」起舞,則緊追風向標,或就可算無遺策。
而去年底,國泰君安(2611)與海通證券(6837)的史詩級併購,更惹市場對於內地券商,強強聯手的期待。專家分析指,儘管此種聯合,未必可即刻反映於股價,但伴隨政策利好的催化,仍推薦3股,可作為今年即刻「追牛市」的好選擇。
國新辦突派新年驚喜,大力推動中長線資金入市,周內消息公佈後,恒指夜期一度彈升超過150點,不過就後市表現而言,漲勢似漸乏力。次日恒指高開低走,收跌78點。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日前曾向《香港01》表示,相信2025年可迎來兩輪牛市,料仍由政策主導,牛市首選便是交易所及券商股,不僅可反映市況,且相當於已經加了槓桿。果然政策公佈後,券商股率先跑出,即便大市轉跌,龍頭券商股仍齊漲逾半成。
回顧去年9月的狂飆市況,領跑格局類似,大型中資券商中,上輪漲幅最為「落後」的中信證券(6030)、華泰證券(6886)都狂升1.5倍。而申萬宏源(0218)更從「毫子股」一雪前恥,從9月23日的救市「預熱」,至10月初破頂,股價較低位飆升13倍。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大市攀升,伴隨成交量連創新高,許多散戶冒險入場高追,極有可能高位被「套牢」。因此,每當股價升至成交密集的關鍵位置,都有可能變成,散戶含淚「逃生」的離場窗口,後續升勢幾何,還需留個問號。
王道資本及家族資產管理執行董事黃敏碩分析指,今次推出的救市措施,聚焦於長期投資,例如將落實保險長線資金股票投資試點,規模為1千億元人幣,因此料不會帶來頻繁交易的機會,未必會直接刺激證券公司的收入增長。
但總體而言,險資大舉入市,令A股增加了機構投資者的一股力量,而保險公司的選擇,應也會集中於焦點企業,例如重磅指數成分股,相信會形成托市作用,利好市場情緒。換而言之,券商股揚升本質,仍是市場對於A股的炒風再起,產生了期待。
黃敏碩提醒稱,券商股只適合短線炒賣,中長線表現「麻麻地」,只因市場情緒與基本面,都未算扭轉。但若想搶先部署,他就推薦中信證券(6030),其也是首間A+H上市的證券公司。
翻查財報,公司去年歸母淨利潤錄得217億元人幣,按年增長10%,黃敏碩認為,其無論走勢,亦或基本面,均可算作板塊內首選的佼佼者。瑞銀昨日(24日)亦予該股「買入評級」,目標價上望30.1元,較本周收市的21.5元,還有超過40%的上漲空間。
此外,黃敏碩另建議,今次政策直接受惠的內險股,其實更為值博,當中就最看好平保(2318)。他解釋稱,其業務包括保險、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等,較券商業務更為多元。且平保入市,應多會選擇高息資產,只需「揸住等升」,收入增長可期。
除卻政策牛市,引發的股價勁升,中資券商另一大備受關注的趨勢,則是漸湧現的合併潮。去年底,國泰君安(2611)與海通證券(6837)的合併,被網友戲稱為「航空母艦級」,合併後資產規模累加,將直接變身內地券商「一哥」。消息公佈後,二者A股齊漲停,H股一度飆升逾倍,板塊整體受惠走高。
市場預計,券商合併潮將延續。去年新「國九條」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摩根大通報告指,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次類似交易,行業情緒短期內可被提振。
黃敏碩則解釋稱,合併與股價彈升,並非直接的因果關係,併購後1+1等於2的效應,也未必即刻顯現,但確乎有可能令生意增多,例如一間主攻機構投資者,另一間專做散戶生意,合併後便是強強聯手,且這種「做大做強」已成為新趨勢。
黃敏碩續提醒,內地券商中有能力開展併購的,應當仍屬「大隻的、具國企背景的」龍頭券商。他舉例稱,正如近來市場傳聞,有中資券商以超低價佣金,競爭寧德時代香港第二上市的業務,他形容稱,隻隻IPO招股書上都能見到的公司,生意定有所保障。
不單IPO生意,瑞銀投資銀行亞太地區併購部聯席主管盧穗誠早先亦指出,內地去年併購金額跌至10年低,但今年就可觸底反彈,料中國區整體交易量至少增長超過15%。順理成章,相信會利好投行業務。
此種預期下,黃敏碩則笑稱,就看好上述傳聞中「拗手瓜」,爭取寧德時代生意的兩間龍頭公司,即中金(3908)與中信建投(6066),料同樣可領跑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