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4種體質婦女易出現先兆小產 中醫師教安胎5大原則
懷孕初期,準媽媽總是戰戰兢兢,擔心胎兒無法健康生長。現在不妨進一步了解甚麼是作小產(先兆流產),以免不幸遇到的時候不知所措。先兆流產是指妊娠28周前出現少量陰道流血(一般為暗紅色或血性白帶),隨後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現代醫學指出,高齡產婦(35歳以上)、有流產史、患代謝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及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喝酒)等婦女容易出現先兆流產。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蕭智揚中醫師
先兆流產,若經婦科檢查確認宮頸口未開,胎膜未破,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一般經過休息及積極治療後症狀可消失,繼續妊娠。相反,若調攝不當,陰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劇,難免發展為流產。除了先兆流產外,異位妊娠、葡萄胎及子宮肌瘤等疾病,均可引起陰道出血,尤其是異位妊娠,為婦產科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必需及時處理。若出現妊娠陰道出血,建議進行詳細的婦科檢查。
中醫將「先兆流產」稱為「胎漏」及「胎動不安」,兩者的區別在於胎漏只有陰道出血而無下腹痛或腰背痛,而胎動不安則兩者兼有。主要發病機制是沖任氣血失調,以致胎元不固。根據患者的體質,一般可以分為「腎虛」、「氣血虛」、「血熱」、「血瘀」等不同證型隨證治療,以縮短出血時間、減少疼痛、提高胎兒存活率為目的。
腎虛證
常因孕後房事不節、或突受驚嚇,損傷腎氣所致。可伴有頭暈耳鳴、兩膝酸軟、小便頻數等症狀。臨床上多用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等藥物補腎填精,固冲安胎。
氣血虛證
多因勞累過度、飲食營養不足、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致。可見疲倦氣短,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或蒼白等症狀。醫師常用人參、黃芪、白朮、熟地、當歸、白芍等藥材補氣養血安胎。
血熱證
多見於長期鬱怒、過食辛辣煎炸、身體有感染的病人。多兼有心煩失眠、口渴飲冷、大便秘結、小便深黃量少等症狀。臨床可用生地黃、黃芩、黃柏等中藥清熱涼血安胎。
血瘀證
多因孕後跌仆閃挫,勞力過度,或素有各種婦科腫瘤,以致胎元損傷。藥用桂枝、茯苓、赤芍、桃仁、牡丹皮等中藥祛瘀消癥安胎。
除了中藥治療外,孕婦亦需注意妊娠期的保健及衛生。
以下有5大原則,幫助孕婦們能更好的安胎。
安胎5大原則:
勞逸結合
孕婦不宜過度負重;衣服宜寛鬆,避免緊束腹部和乳房;睡眠要充分,但不能過度貪睡,要適度活動。
調節飲食
盡量選擇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不宜過飽,亦不宜過食生冷食物。妊娠後期飲食不能過咸,以預防妊娠水腫。
慎戒房事
孕期必需避免房事,尤其是懷孕初期3個月及晚期2個月。房事會增加先兆流產的風險,更有機會引起感染。
注意胎教
孕婦的情緒亦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懷孕要避免鬱怒、悲傷,調節情志。
定期檢查
定期的產前檢查是孕期保健的重要措施,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糾正。
所以,了解下陰出血和腹痛原因至關重要,祝願各位準媽媽免於先兆流產的不安。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