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文化孩子異國中成長 缺乏歸屬感或有機會影響成年生活

撰文:糰子
出版:更新:

第三文化孩子(Third Culture Kid),又稱 TCK。這個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TCK 可以被描述為在異國文化中長大的人,其童年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與父母原屬文化不同的地方,因而產生屬於自己的第三文化,「享有國際流動性生活模式的共通點」(Pollock、Van Reken & Pollock,2017,p.17)。TCK 可以包括一系列在海外軍事基地長大的人、或因父母的工作或生意而移居到另一個國家的人(包括外交官)、或父母是跨文化的傳教士。他們不是遊客,也不是當地人或移民。
撰文:杜恩言 Charis To(婚姻及家庭治療師、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 、惠頓學院研究院婚姻及家庭治療文學碩士(美國伊利諾州))

童年處於身份認同困境容易產生焦慮 會影響成年生活

大多數 TCK 不喜歡或不知道如何回答以下的問題:「你喜歡 A 國(原屬國)還是 B 國(新遷徙國)?你的家在哪裡?」這個問題就如「你更喜歡媽媽還是爸爸?」這讓TCK感到疑惑:「我們屬於哪裡?我們是誰?」比較A國和B國可能很困難,因為它們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和生活方式,因此很難找到比較兩地的參考點,更不用說期望他們對這些國家的忠誠度了。許多 TCK 發現,當他們,尤其在童年時,處於與多元文化經驗和身份認同相關的困境時,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憂鬱。

儘管世人認為在全球化的環境中成長是一種特權,但對於18 歲以下的兒童來說,這確實有其代價和挑戰。與其他人相比,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通常會經歷多次轉變,當中尚未包括一些在過程中可能遭受的創傷。對於那些無法處理遷移、不確定性、無根感、告別、創傷、失落等的人來說,這些未解決的悲傷堆積起來,會影響他們的成年生活和心理健康(Wells,2021)。

TCK數量急劇增加 青少年易感「無根」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孩子成為 TCK的機會急劇增加。如果我們看看2016 年在英國國際學校學習的453 萬幼稚園至中六的學生,預計到2026 年這一數字可能會翻一番,達到1000 萬,這甚至沒有包含那些在不同語言的學校或在家教學的人(International School Consultancy,2016 ,as cited in Pollock et al.,2017)。香港是一個人口出入頻繁的城市,外籍人士多有進駐香港然後離開,近年香港也有多個家庭移居海外。有時候,再周密的遷徙計劃對成年人來說仍然可能產生不可預見的影響和後果,何況對青少年呢?

TCK 渴望被理解他們是誰以及他們的感受。當他們無法認同一種文化身分時,就會產生一種飄浮在兩者之間的差異感。這是一種不屬於這裡或那裡的歸屬感。 TCK 的一個共同的掙扎是尋找自己的身份,如果我們從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來看,這可能是他們青少年發展中的長期任務。當我們感覺自己沒有歸屬感時,我們就會感覺「無根」。

迫切融入當地文化導致忘記自我 成年人賦予安全感能防止影響心理健康

我有一些求助者在這個問題上遇到了困難。他們迫切希望融入其中,這樣他們就不會被視為「異類」,但無論他們付出多少努力來學習那個國家的文化和語言,這似乎都是一場惡戰,結果又是一場失敗。這令他們更認為自己出了問題(Ernvik,2019)。當他們感覺自己與眾不同時,他們可能會努力成為「非我」的人,忘記了自己的內心是誰。然後,他們對自己的獨特性看得很負面。當周圍的人不了解TCK 的不同處時,就會認為他們很怪異,甚至嘲笑或霸凌他們。當孩子繼續接收這種訊息時,就會影響他們對自己和周遭世界的信念(Ernvik,2019)。

有些人認為這些 TCK 可以生存並具有恢復能力,這在許多情況下都是正確的;但對於那些常常戴著面具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變得不知所措、疲憊不堪,無法再忍受被誤解。這動搖了他們的身份所依賴的核心基礎。兒童需要穩定才能正常、健康的發展,但 TCK 會經歷人物、地方、文化規範和社會規則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如果賦予安全感的成年人可以隨時認定和處理他們的經歷、悲傷和失落,就可以防止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進一步傷害。

壓抑的掙扎和情緒可能會暫時停留,但它可能會累積成層層痛苦。如果您認同本文並需要找治療師處理,請電2468-1261,或發送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絡。

參考資料

Ernvik, U. (2019). Third culture kids: A gift to care for. Mariestad, Sweden: familjeglädje.

Pollock, D. C., Van Reken, R. E., & Pollock, M. V. (2017). Third culture kids 3rd edition: Growing up among worlds. Boston, MA: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Wells, L. (2021). The grief tower: A practical guide to processing grief with third culture kids. Fort Mill, SC: Independently Published.

《本文獲 家庭動力 Family Dynamics - We Care . We Connect- 授權轉載》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家,一定是單數嗎?」】

撰文:杜恩言小姐 Charis To(toc@familydynamics.com.hk)
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杜恩言小姐堅信,豐盛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健康源於婚姻的強大支柱,為家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她在香港、東南亞和北美的跨文化生活經驗,讓她在關顧和支援受助家庭時,更深入瞭解他們面對過渡轉變、未處理的哀傷、親子關係和身份認同等問題。作為教師、青年工作者和第三文化孩子 (TCK) 顧問的七年工作經驗,讓她協助年青人成長,向家長提供教養孩童的有效方法,並幫助家庭克服溝通障礙和處理衝突。她也曾在英語學校舉辦過濫用藥物和酒精、欺凌和自尊問題等的工作坊。
杜小姐曾為患有焦慮、抑鬱、人格障礙、自尊問題、家庭暴力背景、依戀問題、親子衝突、特殊教育需求 (SEN)、婚姻衝突和不忠的受助者提供治療。她也具有兒童遊戲治療的經驗。她曾輔導過美國不同的族裔、香港華人及少數族裔。她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州惠頓學院研究院,獲得婚姻和家庭治療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