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多事也別太放肆!3個方法跟老師相處 最有得着的就是你孩子
這兩天就頻頻收到這樣的消息:馬上開學好緊張,能不能請教C媽個問題,應該怎麼跟老師溝通啊。
想讓老師能多關注點孩子,但說多了吧,又怕人老師覺得我矯情,真是太難了!可不是麼!如何「高情商」跟老師交流,難於上青天!
尤其對於孩子新入園/入學的家長來說,常常是下了一通決心、打了半天腹稿,還沒走到老師面前呢,自己先替自己尷尬上了。
哪怕線上發個消息,都得權衡半天——我這句話這麼說,到底行不行?好不容易硬着頭皮和老師聊了幾句:
.「老師,我們家孩子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啊?」
.「老師,您多管管他,該批評批評!」
似乎也沒有達到甚麼溝通的目的。
相關文章:孩子狂喊叫他「冷靜別哭」傷害雙倍上!這5話倒能讓他們逐漸平靜
CC小一些的時候,我也是「溝通無能」。哪怕老師主動聊起,我也很難抓住時機,通常一句「好的」、「謝謝」,對話就截止了。後來還是某次 CC闖禍,被CC班主任單獨留下,被迫有了一次深度交流的機會。推心置腹交流之後,也因此更瞭解了老師的心理狀態。
加上這些年和老師溝通的「實戰」,發現以前費盡心思想出來的「話術」,其實都能找到更好的表達方式。
我也總結了幾個和老師溝通的常見場景,大家可以「對號入座」一下。
1. 老師來「投訴」的時候
做父母最怕收到的,恐怕就是這類電話/信息了:
.XX媽媽,XX上課有點坐不住;
.XX跟小朋友溝通總是一言不合就動手;
.今天XX交上來的作業完成的不是很好;
.XX的成績最近有點不穩定哦,家長在家也要多注意...聽到這些,你作何反應?
說真的,見過很多家長都會這麼說:
.哎呀,我們家孩子就是有點淘氣/不認真/...我平時怎麼說都不聽,麻煩老師了,您多費費心...
這種不問具體的表現,直接順着老師話茬去否定孩子,然後又把責任全都拋給老師的說法,是個很典型的錯誤示範。
首先,這麼說總有一種會「落人把柄」的既視感:你都不重視/不肯定自己的孩子,又怎麼能要求別人做到呢?其次,我們要知道,老師找我們談話,從來不是為了告狀而告狀。
一方面,他有責任——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種種表現;另一方面,他也有需求——希望家長能反饋一些信息,互相配合,雙方共同修正孩子的行為。
所以,越是老師來投訴的時候,越是能建立關注的大好時機。
可以這樣說,進一步瞭解孩子的表現:
.「謝謝您告訴我,能說說具體是怎麼跟小朋友相處的嗎?具體是怎麼不認真聽講了嗎?」
陳述客觀事實,表達自己的態度和需求:
.」孩子在家是xxx情況,不過我們教育孩子確實是沒考慮到這麼多,還是需要跟您多討教,您有甚麼建議可以跟我們說,我們一定配合。」
如果老師給了建設性的意見和方法,嘗試之後,積極反饋:
.「聽了您的建議/嘗試了您的方法,孩子確實有變化…」
老師看到了你對教育的態度,覺得自己這勁兒沒白使,自然更願意跟你深度交流下去。
相關文章:女兒成績退步 爸爸在意的卻非分數 媽媽嬲爆網民卻斥她「怪獸」
2. 父母主動跟老師瞭解孩子情況的時候
孩子上了學,老師確實是咱瞭解孩子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但是,有些話問出來,真的是讓老師無從答起,就比如:
.老師,我們家XX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啊?
一個班那麼多孩子,你猛地一問,老師真不一定能立刻反應過來。
而且,就算老師知道具體情況,聽到這樣的問題,大概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內心OS恐怕是:emmm,我該說哪方面呢?
所以,既然已經開口了,我們就要問的具體。
可以這樣說,比如問學習:
.老師,孩子這次數學只考了70多分,您看下試卷,是哪裏的問題比較大,孩子最近在課堂上表現怎麼樣?
問社交:
.老師,我在家帶孩子去跟小朋友玩的時候,發現她有點不敢上前交流,想問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社交情況怎麼樣?
問行為習慣:
.老師,孩子最近在學校有甚麼不好的行為習慣嗎?我在家好像聽到他說髒話了。如果有的話,我好引導他...簡單來說,就是你掌握的情況+諮詢的具體方面。
這樣一來呢,我們相當於進行了一個訊息互換,彼此都更瞭解孩子了,老師和我們對於孩子的引導也會有更明確的方向。
相關文章:「3句話」千萬別說!日本媽媽分享養育秘訣 教出子女都是高材生
3. 我想提出「建議」或需求的時候
前段時間,後台收到這樣一條留言:
其實,像這類父母認為「老師的處理欠妥當」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但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怕自己情緒激動說出口的「忠言」老師嫌逆耳,背後再給孩子穿小鞋。
其實,大可不必。我接觸的所有老師,都更喜歡家長主動溝通平時孩子的教育方式,無一例外,因為這樣省去了老師摸索孩子秉性的彎路,他直接就可以選擇更恰當的方式對待孩子。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跟老師提建議/需求,大家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到底是甚麼。不是為挑刺,而是要把她拉入自己的陣營,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可以這樣說暫且以留言中的事情作為案例,我們可以——
提出現象和事實:
.「我們家孩子有點膽小、很害怕陌生環境,他有甚麼不舒服的時候可能會不敢跟您說,會不知所措。」
把問題的解決方式「拋給」老師:
.「您是不是有一些更好的方法...」
還是那句話,一個班那麼多孩子,老師肯定會存在不周到的情況。
但是我一直認為,除了個別極端情況外,大部分老師都是負責且專業的。而且,見過那麼多不同的「案例」,積攢了那麼多經驗,他們「對付」這幫小孩子,可能比更有經驗。所以,把孩子的情況告知老師,儘量詳盡一點,讓老師給出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解決方案即可。
兒子DD初入園的時候,我是這麼DD的班主任說的:
.「他比較慢熱,是謹慎的那種類型,可能一開始會對你們和小朋友特別警惕。我平時帶他適應新環境,都會給他多一點自己摸索和旁觀的時間。老師您看怎麼讓他適應的好一些?
至於具體怎麼做,就放心交給老師們吧~
老師比大部分家長是更專業的,像DD的老師放學就跟我反饋說:DD不喜歡一起跳舞的集體活動,就沒硬叫他來,讓他先在旁邊看着,想跳就跳,後來,也就融入了。
你多說些孩子的情況,不是在給老師找麻煩,而是在幫老師少走彎路。
老師需要的,是職業價值認可
大家有沒有發現,話術再多,和老師溝通其實都是秉持着一個原則,就是認可老師這項工作的價值。
老師,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職業。就像你是醫生、是設計,我是公眾號作者一樣。我寫了一篇文章,最想要得到的是甚麼?是你認為我寫的文章對於教育孩子有用,是你看了會有收穫感。這樣,我的職業價值感就得到了體現,對於繼續創作會有更高的熱情。
老師也是如此。
他們希望自己對孩子產生了好的影響,也希望家長能對自己的工作足夠認可。說白了,做父母想要的,無非就是讓老師更瞭解、更關注孩子,我們更及時的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既如此,就不要吝惜我們的尊重和對其職業的認可。
關於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說到這,還想討論下最近大家問的比較「敏感」的一個話題——教師節了,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講真,我們家反正每年都是要送的。
有人可能會說:怎麼育兒博主竟然倡導這種「不良風氣」?別急,先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送不送禮,這只是一個表象,真正值得討論的是我們送的出發點是甚麼。
有些人送,他期盼的是一種利益交換——我給老師送了禮,老師就要更關注我的孩子。一旦結局沒有達到我們的期待,就會產生一種「這禮白送了」的失落感,對於老師也會頗有微詞。這種關係,並不健康。給孩子帶來的也不是一種正向的價值傳遞。
但有的人送,只是為了表達感謝——我肯定老師的付出,也希望孩子能學會感恩。
我就是這個心態。也就是前面說的——對老師的價值認可。
尊重老師的付出,理解他們的不易,所以希望藉着這個節日,讓孩子去表達心意。既然有教師節,就該有這個節日的儀式感。
就像兒童節會讓孩子放假,護士節科室會聚餐,父親節/母親節,我們能收到來自孩子的賀卡一樣,老師也該有屬於自己的儀式感呀!不要把所有的「禮」都妖魔化。
今年的教師節,CC就是做的這種DIY的手工掛毯。純手作,不貴重。
重要的是,這是孩子親手製作的傾注了愛與時間的禮物。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和感謝,不管是送什麼禮物,只要你有心,老師都能明白孩子的一番心意的。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生;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