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老公幫忙 自己做家務更快?不想壓力爆煲 有些事別獨自撐起
你聽過「情緒勞動」嗎?「情緒勞動」最早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學者,亞莉.霍奇查爾德,於1983年所提出,其定義為「結合情緒與生活管理,為了讓他人感到舒適及快樂,所做的無償、無形之情緒工作。」
霍奇查爾德舉例,在職場中最典型的情緒勞動,就好比空服員。霍奇查爾德曾在《心靈的整飾:人類情感的商業化》一書中提到,空服員的工作內容,除了身體勞動之外,也包含了情緒反應。然而,情緒勞動不僅限於發生在職場上,家庭中也隨處可見情緒勞動的影子。
何謂家庭裏的情緒勞動?
台灣諮商心理師黃盟晴提到,當女性在表達自己為家庭付出太多、產生許多疲勞與失衡的感受時,男性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或認為自己已經分擔許多家務,導致男性無法理解女性感到生氣的原因,這時,若將「情緒勞動」的概念,套入家庭關係中,將有助於打破兩性溝通時,無以名狀的僵局。
相關文章:媽媽教功課失控 頸巾勒子不遂上吊 心理學家:要留意呢啲特徵
黃盟晴心理師表示,家庭裏的情緒勞動往往結合了「家務勞動」、「時間活動管理」及「回應情感需求」,而這些都是促使家庭順利運作的養分,且大多以無形、龐雜的方式存在於家庭中,甚至細小到若是自己沒有主動提起,他人可能也難以察覺,更遑論主動幫忙。
即使情緒勞動者決定主動要求他人幫忙,往往也會因為需要考量何時說、如何說,才能使得他人擁有較好的情緒感受,反而增加情緒勞動者的心理負擔;再者,情緒勞動者把事項交辦給他人後,也必須不斷地追蹤完成進度,或是一再提醒,使得許多情緒勞動者容易出現「與其等你做好,不如我來做比較快」、「我比較會做」等想法,進而落入將一切事務攬在自己身上的狀態之中,同時也深陷於情緒勞動的泥沼。
你是否也身處於家庭裏的情緒勞動?
黃盟晴心理師指出,家庭裏主要承擔情緒勞動的人,經常由家庭的主要照顧者負擔,譬如全職媽媽,擁有許多有形及無形的家務需要操心,若是沒有主動提起需要幫忙的話,其他家庭成員可能也不會注意到有許多家務要做,更別說是主動幫忙、分擔,形成只有全職媽媽獨自為家庭操心的情況。
然而,情緒勞動也並非全然代表負面,只要為家庭付出心力的勞動不是全落在一個人身上,而是由每位家庭成員一同付出適度的情緒勞動,其實能夠增添家庭成員的幸福感、讓家庭順利運作。那麼,該如何檢視自己是否身處於家庭裏的情緒勞動呢?
家庭裏的情緒勞動,具有「勞心費神的勞動」、「持續不斷的勞動」及「無形的勞動」三種特徵,黃盟晴心理師表示,這三種情緒勞動特徵皆有著連帶關係,通常出現「勞心費神的勞動」,另外兩種也會伴隨而來。
黃盟晴心理師分享了自己在家庭裏的情緒勞動經驗,並以「勞心費神的勞動」舉例:近期疫情嚴峻,托育需要考量的層面更為廣泛,身為母親的她在近日,也為了「托育」一事煩惱不已。例如:原本預計返回職場並送孩子去托育,但疫情之下是否要暫緩?假如送托卻染疫了,又該怎麼辦?
除此之外,還需要隨時關注其他托兒所的停課情況,以及該做好什麼樣的應變措施等等。這些送孩子去托育之前,腦中不斷在思考的舉動,不只屬於前面所提到的「勞心費神的勞動」,也連帶出現了「持續不斷的勞動」及「無形的勞動」,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家庭運作變得更順利,不斷絞盡腦汁的無形付出。
認同情緒勞動的價值.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談到家庭裏的情緒勞動與性別及傳統價值觀的關聯性,黃盟晴心理師解釋,因為女性從小就被期待要培養照顧他人情緒的能力,以及在表達自我情緒前,必須先考量到對方的感受,需先琢磨該用什麼方式表達,才能讓對方接收訊息的感受是舒適的,反觀男性較不被期待要學會照顧他人情緒。
黃盟晴心理師提到,女性同時也被期待要會管理家務,因此,女性經常會需要面臨家務分工的決策,而決策的過程也是情緒勞動付出的一環,許多女性為避免麻煩,乾脆將家務都獨攬在自己身上,導致夫妻在勞務與情緒勞動間,產生失衡的現象,進而影響夫妻關係。
黃盟晴心理師表示,讓女性及男性同時意識到情緒勞動的存在,並肯定情緒勞動的價值是很重要的。唯有彼此都認同及重視情緒勞動的價值,並將其轉變為彼此都有的技能,才能在家庭裏的兩性關係取得平衡,如此,媽媽不只能在家中獲得更多正向情緒,孩子也能與爸爸培養更親密的關係,進而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相關文章:停課|全職媽媽每周工作98小時 最煩係煮飯減壓靠Netflix
緩解情緒勞動的方法
當發現自己是家庭裏主要背負情緒勞動的角色時,該如何緩解情緒勞動所帶來的不適及疲勞呢?黃盟晴心理師表示,情緒勞動的生成,往往與情緒勞動者認為「理想的家該如何運行」有關。
為了打造出心目中「理想的家」,情緒勞動者或許會有希望將所有家庭事務都打理好的使命感,但家務實在是多如牛毛,總會遇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刻。黃盟晴心理師建議,情緒勞動者在這時,可先自我覺察心目中「理想的家」是什麼樣子?並思考自己是否真的一定要做到那麼完美?
黃盟晴心理師表示,若是在做情緒勞動前,能先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評估哪些是自己與他人真正需要的,並試著將這些重要的任務託付他人,善用空下來的時間沉澱心情或緩解疲憊,試著將原先建立在家庭的自我價值感,轉移至其他領域,將會是不錯的解方。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家庭裡的情緒勞動都是因為愛!緩解疲勞就從肯定自我價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