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行山】山系爸爸背起半歲兒行山:懂得鼓勵他們行好重要
「吓?你跟足我哋全程呀?」在起步線前,Stanley一面驚訝地問我。
「係呀!」我答。
「咁你加油啦!」Stanley握起拳頭,對我做出打氣的手勢。
「大家都加油!」我亦笑着回他一個拳頭,天真的我當時還不知道他的一聲加油,背後包含着無比衷心的祝福。
Stanley和太太Christine與快9歲的兒子軼曦正在參加的,是香港小童群益會舉辦的團體挑戰賽,他們三人已是第四年參加親子組賽事,過往都只得季軍,今年繼續奮鬥,期望能奪得冠軍。
今年的賽事從黃竹坑出發,沿金馬倫山到灣仔,再過海到第一城進行城市定向,完成7個任務後再衝過終點。比賽前,Stanley曾跟記者表示自己一家「腳程幾快」,我心想若小跑的話,應該能跟上。鳴槍一響,Stanley立即邁開大步極速狂奔,雖然Christine和軼曦步速較慢,但亦能跟上,倒是記者體力急速下降,勉強跟了三分鐘後,便被他們三人甩至「車尾燈都睇唔到」,只能從抵達檢查點的時間,亦能從中推斷他們的比賽情況。
主辦單位在金馬倫山一共設置了三個檢查站,到達第一個時,Stanley一家拋離記者13分鐘距離,到了第二個檢查站,記者把距離追近至8分鐘,但循下坡到達第三個檢查站後,距離卻被大幅拉開至近半小時。「軼曦在第二段路程有點疲累,所以腳步放慢了一點。第三段主要為下坡,根本不用力,所以走得很快。中間有個三叉口難以分辨方向,地圖太小看不清楚,又花了點時間考慮。」以第一名姿態衝過終點後,Stanley游刃有餘地回憶。
連續三年位居季軍後,今年終於踏上第一名的位置,記者好奇是否有特別的策略或訓練,Stanley卻說沒有,一切都只是平常心:「就當平日行山一樣,不過今日就行快一點。」
Stanley熱愛行山,認識Christine後,便拉着喜愛球類活動的她一起上山,軼曦和囡囡出生後,亦順理成章地跟着父母一起成為山系家庭,過往曾帶著軼曦和囡囡踏遍世界各地:「軼曦在兩歲半時去了瑞士少女峰,囡囡3歲時則去了華盛頓的瑞尼爾山。」其它地方還有台灣合歡山、麟趾山、美國加尼褔尼亞州的死亡谷……他常笑說太太是「被逼愛上行山」,小孩則是「細路仔無得反抗」,但從軼曦自在的表情,可看出他並不抗拒。
為帶小孩行山,背負30多磅裝備
「我喜歡大自然,當然亦希望小孩都喜歡,除了不斷耳提面命、看教育電視,最直接還是帶小孩親身接觸。當慢慢真心愛上大自然,便會自覺去愛護。」在軼曦大約半歲,頸骨有力挺直時,Stanley便用嬰兒背架背着他上山。在一歲懂得走路時,便讓他嘗試走一小段,到兩歲多時已能走一半路程。「到兩歲半軼曦太重了,背不起,便讓他自己行,如他太累的話便騎一會膊馬。」
仔仔再加上背架,到底有多重呢?帶嬰兒架的背囊本身已重5至10磅,連同十幾磅的仔仔,還有奶粉、尿片、後備衣物、熱水凍水、少量BB食品、食物、飲用水……30數磅的裝備全由Stanley一人負責。經常肩頸膊痛的記者聽到也覺得辛苦,他卻自豪地說:「做爸爸便要承擔得起嘛,既然擔得起頭家,呢啲碎料啦。」
以小獎勵激勵小孩行山
完成賽事後,軼曦與父母一起享用茶點,記者問他好玩嗎?累嗎?靦腆的他只微笑着點頭和搖頭,但當Stanley表示鼓勵他到海洋公園時玩時,他便忍不住露出燦爛的笑容。「我們平均每月行山兩次,朋友常笑說我又在虐待細路,又擔心他們會走不動,其實走不動的是大人,小孩負重少,腳骨力比大人更好。在囡囡3歲時我帶她行紫羅孖崗山,從陽明山莊行到赤柱,這路程上落幅度頗大,本來以為她會應付不到,但慢慢的她又可以走完全程。」
要令小孩願意跟着大人,Stanley認為懂得鼓勵他們更重要:「小孩行山普遍都會咿咿唉唉,會問仲有幾耐呀?到未呀?點解座山咁高?我不會欺騙他很快便到,會與他坐低休息一會,或以小獎勵來鼓勵她繼續走。」早年囡囡的步伐最慢,Christine會以的tic tac糖來吸引她努力跟上自己:「tic tac糖細細粒,一盒可以慢慢吃,只要她跟得上,我便給她一粒糖,有次我說如可以追上我,便給她兩粒,她為了糖果便發力趕上。」
從山澗為小孩找樂趣
從兩位小孩身上,Stanley觀察到他們最怕悶,一悶便不願走:「大人行山是為了遠離城市,欣賞沿途的景色,但小孩還未懂得分辨風景是否優美,全靠大人引導和熏陶,而小孩欣賞風景的角度、享受行山的原因與大人是兩回事,小孩只在乎過程好不好玩。」在大人眼中,梧桐寨的瀑布是飛流直下三千呎,在小孩眼中是個可以踼水濕腳的水池;大東山上的芒草風吹草見牛羊,對小孩來說便是個可玩捉迷藏的地方。
作為父母,Stanley認為要懂得為小孩發掘大自然的樂趣,才能吸引小孩繼續行山:「當見到有塊大石,軼曦可爬上去挑戰一下,經過水池可以拋下石仔,走到沙灘便可以玩泥沙,小孩會因為這些小玩意而興奮。」
從親近學懂愛護大自然
小孩還未懂得分辨何謂城市或大自然素材,多從感受去領略,例如同樣是樹木、泥沙,樓下公園的樹與郊外的樹有何不同?學校沙池的沙與沙灘又有甚麼分別?對小孩來說,在公園和山上玩耍,快樂程度可能是差不多的。如大人能從旁引導,長大一點後便漸漸懂得分辨,或許會愛上大自然,繼而自覺地保護,每次行山,Stanley都會默默地給小孩灌輸保育觀念:「每當見到路旁有膠樽,我會說『阿仔,有衰人,有衰人掉低膠樽』,提醒他要帶走自己的垃圾。」
從起點到終點,Stanley和Christine與小孩一同流汗,路段崎嶇時便牽着手互相扶持,當用力攀到山頂享受天然冷氣時,充滿汗味的快樂應該無比深刻。
延伸閱讀
【親子露營】一家露營新丁 放下電腦拋開課本 學習與大自然共處
【親子露營】過來人教路:避免用即棄餐具 營具先借後買忌浪費
【親子露營】5大營地熱點 適合初次露營家庭 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親子露營】熱辣辣即烤即食 炭烤芝士蕃茄Pizza
【親子露營】野外煮食小技巧 簡易3步驟煮出美味檸檬烤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