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自製情緒輪與情緒梯 培養子女的情緒智商|Natalie Yim

撰文:Natalie Yim
出版:更新:

情緒智商(EQ)在90年代興起,一早已經不是新概念,而它的出現,是為了補充智能商數(IQ)用於評估人類心智時,未能涵蓋的部份。後來眾多的研究都指出,情緒智商與我們的成長關係密切——學業成績、人際關係、心靈健康、工作表現、領導才能等等。情緒智商舉足輕重,可惜學校一直看重智能發展,提升情緒智商似乎成了「學校沒教的事」。本文將提供一個小工具,請家長幫忙踏出第一步,培養子女的情緒智商。

講到情緒智商,一般會聯想起脾氣,心理學則把它定義為理解情緒(自己和別人)、調節情緒和善用情緒的能力。提升情緒智商確實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而這裡先由理解情緒開始。

(攝影:龔嘉盛)

坊間有類似認字卡的情緒卡,二、三十張卡上有情緒的名稱和插圖,不過這類情緒卡一般稍欠系統,也缺少線索讓小朋友自如運用,小孩像是學習生字,多於認識情緒本身,以及情緒與自己的關聯。我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自製「情緒輪」或「情緒梯」,在過程中能夠認識情緒之餘,平日也可以用它們來幫助表達及理解情緒。

按圖即睇製作情緒輪:

+1

按圖即睇如何製作情緒梯:

如何借用「情緒輪」或「情緒梯」來表達及理解情緒?

「情緒輪」或「情緒梯」上由淺至深的顏色,現在就發揮它的用處。例如,小孩在鬧蹩扭,加上支吾以對時,我們可以問他:「你現在生氣嗎?你有多生氣?」,然後讓他指出,他現在的感受處於情緒梯哪一級。此時,相信小孩會對自己的情緒有多一點真切體會,這也是提升情緒智商的第一,而且重要的一步。再者,這樣把情緒量化和圖像化,方便家長記錄子女在上一次遇到類似事件時的反應,藉以比較孩子的成長,或解決問題。

學習理解情緒,其實與上學讀書相輔相成,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有成就,那麼我們也該試著讓他們練習理解情緒。

作者簡介:

Natalie Yim 為資深英語教師及《童理心》會董,語言學畢業,掌握語言的微妙,後修讀心理學,了解行為動機,故善於解讀小孩的說話與舉動,相信親子關係是教養的基礎:理解應比責備快,解決問題應比懲罰落力。

相關文章:獎勵小朋友是好是壞?怎樣避免令獎勵變為寵壞孩子|Natalie Yim

+12

延伸閱讀:【那些我愛過的人】馬貫東演活亞氏保加症患者特徵 社交差欠交流

家長可留意以下幾項,去判斷小朋友是否有機會是亞氏保加症患者,如持續一段時間的觀察後仍有懷疑,便建議找專業人士做一個有系統的檢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