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生育能力三十歲後開始下降 受孕前要注意的4件事
隨著社會發展,近年來本港晚婚晚育已成趨勢,除了年齡影響育齡婦女的生育率外,壓力、生活習慣、作息與飲食不調都使愈來愈多婦女患上不孕症。不孕症成了現代社會的文明病,讓許多喜歡孩子的夫妻深受困擾。不孕症的醫學定義為一年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但沒有成功受孕者。從未妊娠者古稱「全不產」,西醫稱原發性不孕;有過妊娠而後不孕者,古稱「斷緒」,西醫稱繼發性不孕。
【編按:作者為曾覺知中醫師】
為什麼有些女性容易不孕?古代有「五不女」的說法,「五不女是指婦女先天性之生理缺陷,即螺、紋、鼓、角、脈等五種,如外生殖道畸形,處女膜閉鎖、陰道狹窄、一生無月經等。先天生理的缺陷需要西醫婦產科來協助處理,而後天的病理性不孕則是中醫治療的強項。歷代中醫對不孕症的研究不孕症積累了寶貴的學術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唐代《千金要方·求子》首先提出「凡人無子,當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
強調治療不孕需調治夫婦雙方身體。傳統中醫擅長以中藥、針灸幫助懷孕。雖然中藥不含荷爾蒙,卻有許多「補腎陽」的藥物;雖然中醫無排卵針,卻能以改善體質來幫助排卵。中醫認為,成功懷孕必先調經。《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溫經湯條下說:「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溫經湯就是現有文獻記載的第一條調經助孕藥方,被稱為「調經祖方」,成功協助無數婦女順利懷孕。
中醫對於不孕症的治療,臨床常見的證型有腎虛、肝鬱、瘀滯胞宮和痰濕內阻。治療重點是溫養腎氣,填精益血,調理沖任、氣血,使經調病除,則胎孕可成。以下筆者分享其中一種本港婦人常見的不孕類型——肝鬱型。肝鬱型的婦人臨床多見月經愆期,量多少不定,經前乳房脹痛,胸脅不舒,小腹脹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舌紅,苔薄,脈弦。中醫治療上需以疏肝解郁,理血調經為主,從而改善體質,調經助孕。
不孕症的病因病機複雜,因此不孕症的治療必須先積極把婦科問題處理到較好的程度,才能增加懷孕的機率。中藥治療結合卵巢週期性變化(卵泡發育、排卵、黃體形成、黃體萎縮),以補腎為基礎療法,治療不孕有顯著療效。
筆者認為,由於女性生育能力在30歲以後開始下降,故三十五歲以上婦女,如果半年內沒有懷孕,應及早作檢查和診治,以增加懷孕機率。
不孕症應重視「未病先防」。打算生育的夫妻應注意以下幾點:
1.預早計劃生育,雙方作生孕檢查
2.婦女必先調好月經、帶下問題
3.保持舒暢心情
4.做好個人衛生防感染
出身於中醫世家,承傳父親皮膚科、腫瘤科專業。曾任職博愛醫院,主理內科及針灸。現於香港大學修讀精神健康學碩士,積極推廣身心靈健康,結合中西醫學治療情緒、婦科、皮膚及腫瘤疾病。
曾醫師多次獲邀請於報章雜誌撰文教授養生、保健、美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