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曾以鞭打教育令子女留陰影 媽媽: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集權軍訓式」教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已不再是現代家長的育兒心經。但求平順不怕慢,但求通關少碰壁,然而,純粹的平安健康快樂,或已不是你家孩子追求的「滿分」……
只有九十九,還差那一分,這孩子就不完美、不滿分?曾海燕和李薇薇是2個不同世代的媽媽,她們受邀參與《生活資訊》「何謂滿分孩子?」對談會,現場還請來了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醫療院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李雯怡。她們皆認為,沒有所謂的滿分孩子,只有懂得接受和包容孩子的父母。
「礙於面子,曾以為可鞭出好成績……」
不要把孩子的成就,當作自己的面子,學會接受和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今年52歲的曾海燕曾任吉隆坡樂聖華小副校長,她坦承自己是「怪獸家長」,曾經採用鞭打式的教養方式。「我在學校是一名頗有名氣的老師,當時每個人都關注我孩子的表現,但我女兒在學業上就是差強人意。」因礙於面子,不想被外界看不起,即便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她也不理會,堅持採用鞭打的教育方式,期望棒下出孝子。 「結果,我在同一時間傷害了兩個孩子。」
她憶述,當時7歲的長女就讀一年級,兒子4歲。 「那時女兒因為沒有做功課,所以被鞭打,但我忽略了兒子躲在樓梯間,看到我鞭打他姐姐的情景。」她愧疚地說,直到女兒表現異常,她才警覺自己用錯了方式。 「當時我和女兒都被學校的輔導老師召見,進行輔導。」曾海燕坦言,她的教育方式導致女兒心理出現狀況,也令兒子留下陰影。 「現在兒子雖已長大成人,但他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害怕做錯事會遭受打罵。」
經一事長一智,如今的她體會到,孩子並不是父母爭面子的道具。 「不要為了面子關係,一再強迫孩子成為你心目中的滿分,而該學會接受和包容孩子的不完美。」女兒今年26歲了,雖然最終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但曾海燕說,沒關係,只要女兒快樂就好。
後來的曾海燕,無論對自己孩子還是對校內學生皆不再抱持「成績就是一切」的想法,而是注重孩子們的身心靈發展。 「學校裡曾有一名學生,總是名列前茅,表現非常出色。升學時,被父母送到新加坡。」她說,該學生從小在父母的溺愛和保護下成長,獨自在外求學和生活時,沒辦法適應,最終因為心理壓力問題暫時休學。
「比起第一名,溝通能力更重要」
沒有滿分的孩子,也沒有滿分的父母。孩子也是父母學習的對象,我們和孩子一同學習、成長。
李薇薇從小就是年年第一的資優生,但踏入大學、走進社會後,才發現「第一名」並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她以過來人的經歷分享,只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才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解決問題。即便自己是獸醫,丈夫是醫生,夫妻倆皆為專業人士,但比起學術成績,他們更注重孩子們的品德素質及溝通能力。 「我們都知道,未來的世界已不再需要一個學貫中西的機器人,而是需要一個創造者。」
育有3個兒子的李薇薇被臨床心理師李雯怡歸類為「民主型家長」,因為懂得傾聽或接受,也讓孩子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以及對孩子的要求提供說明。 「雖然孩子還小,但也需要被尊重。」李薇薇說,她鞭打孩子的次數屈指可數。 「應該不到4次。」若是不得已鞭打,她會把孩子帶到房間裡,不讓別人看到。 「我不想他們丟臉,即便是在家人面前。」她續說,大兒子愛哭,身邊的人常說:男孩子不該那麼愛哭。但她認為,這就是孩子的性格,也是他宣洩情緒的管道。 「我不會阻止他哭,但會給他限定一段時間,不讓他哭太久。」每當孩子哭完,李薇薇就會出現並給予安慰,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媽媽都會在他們的身邊,給予支持。
「高度自我要求非與生俱來,成長環境是關鍵」
把陪伴孩子的時間納進時間表內,別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回到家,我們就是孩子的媽媽,放下職場上的威嚴和情緒。因為有快樂的父母,才會有快樂的小孩。
李薇薇的兒子分別為9、8和5歲,今年38歲的她說,大兒子和二兒子雖然年紀尚小,但自我要求已經很高,至於小兒子因為年齡太小,或許還沒表露出來。 「大兒子參加很多興趣班,包括鋼琴、畫畫、烏克麗麗、羽毛球、日語班等等。旁人不知情,還以為我是『Kiasu』(怕輸)媽媽,強迫孩子上那麼多興趣班,其實全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李薇薇說,大兒子4歲時,因為看了日本版的《奧特曼》(港譯「超人系列」)而自發要求學習日文,理由是「想要和奧特曼擁有共通語言。」當時,李薇薇覺得兒子太小,於是沒有同意,但他並沒有放棄。到了5歲,兒子再度提出學習日文的要求,並直接向朋友們索取了日語班資訊,請李薇薇代為報名,讓她沒辦法再拒絕。
「每每報名參加興趣班之前,我都會和他清楚解釋上課形式,並規定他一旦報名,就必須持續上課至少半年。」李薇薇說,兒子最近又提出新要求——參加魔術興趣班,但擔心兒子太累,所以作罷。 「作為替代,我給兒子買了一些魔術道具和書籍,讓他在家自行摸索。」李薇薇表示,自己會逐步調整孩子興趣班的類別,她擔心類型過於繁雜,會導致孩子沒辦法關注學習,甚至影響學校課業。
李雯怡解釋,每個孩子生來都有獨特「氣質」,李薇薇的大兒子屬於好奇心和探索性很重的孩子,所以會積極要求參加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加上父母沒有設定任何學習必達成果,對孩子而言,學習是沒有壓力的。李薇薇續分享,大兒子愛學習,但好勝心也強。 「有時我有意幫忙指點他做功課,他就搶著說:『我懂,我都會!』」孩子的好勝心從何而生,李薇薇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根據臨床經驗,李雯怡說,這世上並沒有「天生」就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對此,李薇薇遲疑了一下,說:「或許是我給予的肯定?」李薇薇雖然沒設定標桿,但倘若孩子們表現出色,她也不會吝於讚賞。而且,大兒子自小就懂得察言觀色,在他1歲左右,外婆曾拿著兩個玩具讓他選擇。 「我當時覺得他原本想拿玩具A,但他看了一下外婆的表情,似乎意識到外婆比較希望他拿玩具B,所以最後他真的拿了B玩具。」
李雯怡表示,孩子們常會依據能否獲得他人肯定來決定行動。因此當父母們在稱讚孩子時,必須針對孩子的行為。她舉例,孩子在考試中考獲好成績,父母應該稱讚:「那天你努力溫習,看到成果了,很好!」而不是「孩子,你好棒哦!」兩者的差別在於,後者的說法會促使孩子開始產生好勝心,覺得「只要我表現厲害,就會獲得父母的讚揚。」
曾海燕則認為,孩子們的高度自我要求也與大環境有關。她說,目前有很多小學生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無法進入好學校。他們從網上就可以接收到很多資訊,意識到如果成績不夠好,就沒辦法就讀Band 1中學。曾海燕解釋,馬來西亞中學與香港一樣,有評級之分:Band 1到Band 5。「Band 3至Band 5的學校就像是港劇裡演的一樣,有很多紀律不好的學生,學校整體管理也不好。」但她責問,為什麼學校要因為評級低而自我放棄?「難道被標上『band 5』等級,校方就只能抱持愛理不理的態度?」她說,每間學校都有紀律不好的學生,但只要校方嚴厲管制,相信還是可以控制。「我兒子讀的中學是一間男校,男孩子不是更『壞蛋』嗎?但學校的管制很嚴格,所以孩子們都不敢太放肆。」
不斷學習 滿分父母在路上
從李薇薇的言語中,看得出她是一個十分用心的媽媽,她不僅積極參與兒童親子教育課程,也經常閱讀育兒書籍。「因為我想教好我的孩子。」她認為,這世上並沒有所謂的滿分孩子,因為她自己也非滿分父母。「沒有滿分父母,只有不斷學習的父母。」李薇薇說,自己在不斷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父母,而孩子也是她的學習對象。
育有2女的李雯怡亦表示,每個父母都有責任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然而她口中的陪伴,是只有你和孩子(其中一個)。
給孩子霸佔時間
「所以如果你有3個孩子,你就必須抽出時間,分別和3個孩子獨處。」她說,每個孩子都希望獨佔父母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只有他和媽媽。「我們稱為『Quality time』(優質時光)。」她建議,若沒辦法每天給予孩子獨處時間,每星期3天,每次15分鐘也已經足夠。「在15分鐘裡,父母扮演的角色就是聆聽者,而非指摘或檢討。」
對上述的說法,李薇薇和曾海燕皆表示認同。李薇薇說,長子常被認為比次子表現優秀,有時難免會在次子面前表揚哥哥。「但在『Quality time』裡,我就會說:弟弟,其實你也很棒,知道嗎?」
曾海燕亦表示,近年來,她與女兒的關係得以修補,因為她常會抽出時間與女兒去逛街、喝下午茶等等,而這是屬於她們母女倆的「Quality time」。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現代兒童壓力特輯(一)】輸不得,偏要打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