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家庭】自費出書寫「我們家」 一家五口包辦書寫設計校對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能和家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是最幸福的事;好比,一家人要出一本書,關於自家人的書…爸爸負責寫,媽媽負責校對,3個孩子負責畫。全家大小齊心合力,一本「我們家」的書就誕生了。
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寫成書,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全家人一起出書,更是不可思議!吳德福不覺得出書很有勇氣,只是認為想做就去做。「一家人能為着同一件事一起努力,把那一件事做好,是件幸福的事。」

文:黄美慧/馬來西亞東方網

左起為女兒吳尚好、兒子吳尚樂、爸爸吳德福、媽媽李勵章、女兒吳尚明。(馬來西亞東方網)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馬佛青)前總會長吳德福一直撰寫專欄談佛化家庭,經太太的一席話,把多年寫的散文結集成書,書本的封面、頁面的插畫點綴全由3個孩子一手包辦;太太李勵章也在書中客串寫了三兩篇作品。

(馬來西亞東方網)

這本名為《有個花園叫做家》的散文集,記錄了許多他們家的大小生活趣事。這份生活紀錄,包括家庭心情記事、孩子的點滴,尤其很大篇幅寫關於小兒子尚樂罹癌期間的經歷。由於寫得真摯,所以讀之分外感人,字裏行間都充滿着不經意的幽默和感動。

談起出書的目的和意義,吳德福說,他想要出一本記錄家庭生活點滴的文字書,而李勵章則想把孩子可愛的畫作留下,成為他們長大後美好的回憶。

自費出書,況且還是自己家的書,基本上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冒險,但這無阻吳德福出書的決心。他說,這是很好的學習經驗,也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書中文章都是我這些年發表在馬佛青或報章雜誌的專欄文章,當中有三兩篇是太太的作品,這些文字都是在小兒子患病期間寫下的心情記事。
吳德福
佛桌是家裏最熱鬧的地方,他們家會買花圈供佛陀穿戴,比一般莊嚴的佛桌多了幾分繽紛的色彩,非常生活化。(馬來西亞東方網)

書中畫作皆是兒女原創

夫妻倆在這過程中也學會了不少事情,好比說,才發現要製作一本書並不簡單,「畢竟只用短短一百多頁的篇幅把我們家的故事完整呈現出來,真的不容易。」

出書籌備過程中,書中所有畫作都是出自孩子們的原創,並沒有經過任何修改。李勵章鼓勵原創,在出書過程中,允許畫作上出現小瑕疵。看似簡單的內容,卻讓他們耗費了不少心思。

「後期製作很考功夫,我負責草稿到內容的起承轉合,太太則幫忙篩選孩子的畫作;來到編輯部分,書面設計、色彩和排版都得思前想後,不斷地逐一斟酌。」幾番周折,《有個花園叫做家》才能順利付梓。

李勵章表示,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藝術學習的興趣。熱愛繪畫的她經常作畫怡情,3個孩子在媽媽的影響下,也愛上繪畫。圖為李勵章的作品。(馬來西亞東方網)

用身教陪孩子成長

日常生活中,吳德福盡量實踐佛法。「我本身是一個有家庭的人,如何去建設一個佛化家庭,這是我主要的生活方向。每天,我都定時做早課,不時和太太討論建設佛化家庭的課題,同時要想如何把兒女培育成好的佛教徒、豎立一個良好的佛化家庭榜樣,都是我在積極努力的。」

吳德福指出,《有個花園叫做家》以佛教價值觀的角度寫他們的家庭生活。「學佛的孩子不會壞」,吳德福對這句話頗有共鳴:「在充滿宗教氣氛的家庭長大,孩子自然會和美好的事物相應,我的兩個女兒抗拒吵鬧的音樂,而喜歡優美的音樂。如果孩子覺得周圍有對立的情況,他們會有所警惕。像我的大女兒發現其他小朋友做了不對的事,她自然有判斷能力,甚至還會教導身邊朋友。」

吳德福和太太也協議好,不會向孩子灌輸太多宗教禮儀。他們覺得:「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如果父母不常拜佛誦經,卻堅持小孩一定要這樣,當孩子步入叛逆期,反效果可能就會顯露。」他舉例,太太喜歡用玩具熊當成「生命體」,做為孩子的玩偶,讓孩子扮玩具熊說話,啟發孩子的護生和愛心。

吳德福也說:「世間無常,在處理事情時我們常以變化的心理來看待,不會對某個看法與觀念堅持到底。更不曾想過將孩子塑造成理想中的孩子,而是依孩子的進度,再加上適當的努力成就他們。例如我們發覺孩子很喜歡畫畫,那我們就準備充足的紙張文具給女兒發揮自己的創意。」

能夠把3個孩子的繪畫作品融入書中,吳德福及李勵章為此感到驕傲,也樂於跟大家分享孩子們的藝術天賦。(馬來西亞東方網)

兒患病,記下心情渡難關

吳德福的家裏沒有籐鞭。吳德福以稱讚的口吻指着太太說:「她有很多招數!」李勵章說,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老大尚明性格獨立,老二尚好較感性,老三個性溫和。孩子在爭論時,他們先讓孩子爭論一番後,才扯開再教育。如果還是不休,才企圖以其他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吳家3個孩子從小接觸佛法,在大人眼中是個與佛有緣的小孩。有關於親子教育方面,夫妻倆從日常小事,一點一滴灌輸正確的概念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父母的身教。」

夫妻倆皆認為,問題孩子總是來自問題家庭。在家裏,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才會有好的家教。如果父母時常發脾氣、鬧情緒,孩子就會受家裏負面的磁場影響。父母親給孩子的關懷,不只是帶孩子逛街,吃快餐。然而,一個愛的擁抱,勝過山珍海味。

在佛化家庭,不一定要吃素、做早課,或家裏供奉佛菩薩。吳德福表示,能夠做到這一些當然最好,尤其是家中供佛,每次看到佛像,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在生活中修行。然而,他強調,要落實佛化家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在修養上的提升,無論是個人言行、夫妻相處、親子教育,都能做到符合佛教教義,這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接觸佛法,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對佛法有認識,知道因果循環,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三思想清楚。
吳德福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健康成長是每位家長最大的心願。小兒子兩歲時,發現罹患癌症,夫妻倆懊惱過,家族沒癌癥病史,為何癌魔會選中自己的孩子?所幸及早發現,小兒子病情逐漸好轉,然而在康復的同時,醫生診斷出兒子原來也是自閉症患兒。

李勵章坦承,家中要是有孩子得到癌症,「對全家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家中每個人都會很難過。」當孩子確定得到癌症時,就往往意味着要動手術,接受化療或電療,或者兩種療法都要接受。除此之外,孩子的身體還要忍受副作用的折磨。父母則受到感情上的煎熬,他們會感到恐懼、難過、自責、憤怒和拒絕接受事實。

「沒有人想要得到這種病,既然生病了,就當作上天給我們的考驗,接受它、面對它、克服它,不要被病魔克服我們。」夫妻倆欣慰小兒子接受治療後,現時經已康復。李勵章把小兒子患病期間的心情日記,收錄在《有個花園叫做家》書中。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家庭】家庭生活記錄成書一家人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