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奴隸】小孩也許只是需要一個中場休息│Sci Papa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上一代總是教我們先把功課做好,才休息或遊戲。但這個原則,在小女的身上卻一點都用不上。要她在學校回家後立刻做功課,她一定萬分不願意,坐是坐在書桌前,靈魂卻不知去了那裏!筆者有試過選擇跟她「磨」下去,完成這個上一代帶給我們的使命,但這一場「角力」可以持續三十分鐘以上而毫無進展。
【編按:作者為Sci Papa】

(VCG圖片)

一個小休勝過一切

放下了這個「先苦後甜」的所謂「金科玉律」,筆者選擇了另一個方法。讓她離開書桌自由時間15分鐘——跟她說好了,勾過手指尾,玩過15分鐘後,提點一下,她竟然乖乖的回到書桌上,用了十多分鐘就完成了平時用上半小時都未必做得完的功課!

一個小休,竟然這麼有效?回想起來,筆者讀書時,也十分喜歡那課堂與課堂之間的一個小息!

已為人父母的我們,對上一個學校小息,應該沒有二十年前,都經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吧。你還記得學校小息時,你會做些什麼嗎?到小賣部買零食?到鄰班找老朋友或找自己的情人?參加課外活動如交通安全隊?還是趕緊完成那未做完的功課?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小息!(還記得小學時鐘聲一響起,我們就要像時間停止般停頓,想起來覺得蠻搞笑的。)

筆者以為有小憩是正常不過的事,但原來,在美國某些地方,學校的小息對小學生來說竟然是一個奢侈的願望。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比拼,導致佛羅里達州政府要立法管制學校,必須給與學生每天最少20分鐘的小息時間。

其實近十幾年,香港學生成績亦被過份包裝得越來越重要,學校亦需要為了學校的「級數」而奮鬥。教育局要求學校,學校的校監就把重任交給校長,校長自然把命令傳給老師,老師就只好把這個挑戰讓給了應考的學生們。這就像食物鏈一樣,在最底層的學生們,就只好乖乖的逆來順受。老實說,莫說是平時的休息時間,學生就連最重要的睡覺時間,亦未必足夠!

(VCG圖片)

調查指:香港學童因學業壓力無法睡好

一個針對香港學童的調查發現,11歲嘅學童大概係10至11點之間落床瞓覺,12-14歲的就更遲,有五成以上都在11時後,而15-17的更有不少會在12時後才睡眠。當然,個別學童是因為使用電子產品而晚睡,但亦有不少學童因學業的壓力而無法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其實,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學童每天至少有60分鐘的運動時間,亦提出小息或小休時間,不應用來作懲罰或學業相關的事情,而應真正給學童自行決定時間如何運用。研究亦顯示這些學校裡的「真.小息」,能讓學童能有更好的學習行為。

大人長時間工作後,都很難專心繼續,反而一個「break」讓人的精神回一回氣,工作效率更能得到提升。一個大人都需要的「break」,當看到小孩「疲於奔命」完成沉重的功課時,我們真的還要對小孩吝嗇只是15分鐘的小休嗎?

參考資料:

1. http://time.com/4982061/recess-benefits-research-debate/
2.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education-community/article/2084062/hong-kong-children-tend-sleep-late-charity-survey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