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教育】前男拔副校任華德福小學校長:教育應是快樂事

撰文:梁蔚澄
出版:更新:

這次的「另類教育」探討系列已接近尾聲,主要是深入了解於香港正在萌芽的華德福教育,上星期介紹了兩位媽媽如何開闢一條新道路,自資起學校及孩子在校如何「慢學」,這次我們回到最初──走進香港首間華德福小學。
由開始的Playgroup到獲牌成為小學,樹宏學校辦學接近3年多,而前拔萃男書院副校長勞萬傑則成為華德福小學的校長。一個在名校、甚至是公認的「神校」任職接近30年,轉戰到非主流教育學校做創校校長,究竟他眼中的教育是什麼?會否難以適應?他笑說:「理念爭論,我是不會參與,上任的第一天,我只強調兩個字Harmony 及Efficiency。」
攝影:龔嘉盛

整天的小學採訪後,終來到與勞校長的對談時刻。老實說,我最想知道的是為何離開大家眼中的「神校」,來到這間地點偏遠且幽靜的非主流小學做校長?眼前來了一位身穿紅色Polo,配以牛仔褲的高大身影,與過往的校長訪問不同,這身打扮顯得份外精神,如果是恤衫西褲,反而與這裏的氣氛格格不入。他隨即爽快地說:「叫我Mark吧。」自我簡介後,我便直接了當:「為何離開男拔,來到這裏呢?」

教育局的政策愈來愈多,但這些都是對教育沒什麼幫助。當行政的工作增加,又少了時間與學生接觸,滿足感便慢慢降低。
勞萬傑

當教師工作再沒意義……

他笑說:「我本來是想Enjoy life,過退休生活。」Mark在香港大學畢業後,加入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成為經濟科教師,深受學生愛戴,僅以3年半的時間,升任為副校長,隨後繼續教育及行政工作接近30年。

名校的副校長會沒有成功感嗎?

「在教育制度內,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成功感便漸漸減退。簡單來說,是因為不開心……」像是笑傲江湖地淺笑着,他開始道出初入社會的理想,當時Mark在大學時,英文及經濟科成績優異,亦有生意頭腦,不少同學笑言他畢業後不是做政府高官,就是生意大亨,但最後選擇成為老師。他說:「對錢絕對是有興趣,但係我好想與學生一同成長,看着他們長大成人,這樣會很有滿足感。於是,我選擇這條路,我在校內是比較活躍,那時日日放學,與學生打波,好多時5、6點才回家,回家後才備課。」

延伸閱讀:【另類教育】香港首間華德福小學:學術與身心兼備的愉快學習​

可是,他漸漸發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來開會,而教育局要求教師每年要上一定時數的進修課,但這些課堂未必有啟發性,有些教師為了爭取時間,在上課同時在改學生的習作。最令他認為沒意思的就是要向教育局遞交3或5年的 Year Plan,他說:「學生是living organism,教師看着他們在進步,成長得快一點,我們便可教快一點;他們有困難,進度便可拖慢一點。我也不知來年的學生進度如何,又怎樣寫計劃書?」教育制度漸漸令他開始覺得要「應酬」教育局的要求,一切變得只是為了「交差」,時間花在沒有教育意義的事情上,是幫不了學生,「It becomes a job and not a career.

由主流學校到另一套教學理念的非主流學校,會有怎樣的困難?

當打工為了賺錢,打工不再是為了理想,Mark有了一定的儲蓄便辭去副校一職,打算過退休生活,雖然有不同的工作邀請,最後成為了華德福小學校長,他說:「我本來打算一生人打一份工,打完就退休,怎料現在做了校長,可以叫第二份工。」

正式成為校長的第一天,便要出席放學後的家長會,他笑言當天極像一個「武林大會」,校董、教師及家長對學校如何實行華德福教育有不同的看法,各持己見下,Mark明白大家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想令流程變得更順暢,決定出手相助。他說:「我是憑過往的教育經驗來解決問題,理念爭論我是不會參與。我到華德福小學就是帶出兩個字「Harmony」及「Efficiency」。」因為他明白只用權威而行,並沒有大家團結起來,解決問題來得更有成效,「我不是想用權威去壓任何人,而是想大家合作愉快。」

現時,他不只是看着孩子成長,而是助學校漸上軌道,對他而言亦是另一個滿足。

延伸閱讀:【另類教育】首間市區華德福小學 不是「無皇管」 課堂學自理

【另類教育】兩個媽媽開華德福小學 走出傳統 無功課的愉快慢學

 

筆鋒一轉,來個教育問題Q&A,老實說,他的說話還是原文直錄,來得精彩。

香港永遠是在趕,你要讀多點,讀深點,拿多點分。當大家也很高分時,考評局、教育局怎應對呢?便再弄深一點,結果大家都在補習,父母都在催谷。

問:香港的教育在哪裏出問題?

Mark我常說,香港最成功是製造出一班全世界最優秀的考試機器。他們考試最叻,但出來工作不一定叻,就算叻,也不是因為教育,是他們本身叻。現在太多訓練是只為了考試,而不是Life skills(生活技能)。例如How to manage your finance,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 面對感情、家庭、工作壓力,怎樣與人相處等,其實學校也應該要教。教育是成長過程,是應該享受其中,但現在卻是一個比賽,生處一個地獄。比賽不是不好,比賽可令學生有動力做得更好,但比賽的規則及標準應該是realistic(因時制宜),而不是把標準設得太高(我會說是太離地)。

問:那麼華德福教育當中的可取之處是?

Mark每次教育專家Mr. Christof Wiechert來港,我也會聽他對華德福教學理念的分享,當中的「Age Appropriate Education」,即是說適合的年齡教適合的東西,這是正是香港最缺乏的。讀書應該是一個Challenge,一個Enjoyment 及Achievement,現在變為一個Nightmare。教育是什麼?教育是教小朋友成長及如何面對生活,如何成為一個快樂、具創造力,有生產力及活出一個豐盛的人生,從而享受生命,而不是教你賺最多錢。當然賺錢是好,但不是最緊要。

香港的課程只注重學術,但華德福是注重與社會的連結,及成長的過程。Mr. Christopf 曾說:「School should be a surplus happy experiences,即是說,上課一定有不開心,有開心的事。但開心比不開心是大多數的,我們亦要學習面對不愉快的事。」因此,在學習過程盡量開心,不要令學生上課會覺得厭惡。這個精神,我覺得華德福是做到的。

問:現在個個都在催谷學生,細個學得快,是否好世界?

答:舉一例子,我在中學是教中四及中五的經濟及商科,有個學生去了美國名牌公立大學讀書,第一年的課程並沒難倒他,因為全都在我的課堂內學過了,如當地的教授舉出5個重點,他可舉出7個,正正因為提早學了,一年級時「好威」。幾年後他回港,我問他成績如何,結果卻是一般。原來那年過去後,其他學生便追上進度,大家及後平起平坐,無著數,反而蝕底了。為何是蝕底?中學時學的內容是比較深,他花了很多時間及精神去了解,但如果當時他在適當的時間學適合他能力的內容,會更有效率,成果或許更佳。以經濟學來說,其實是opportunity cost,他放棄了其他可以學的東西,如History,Geogrpahy等,所以「Age Appropriate Education」是十分重要,不是你早學就著數,有時反而更辛苦,如是在合適的那個年齡學習,便可很快地吸收及消化及理解。

【另類教育】香港首間華德福小學:學術與身心兼備的愉快學習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