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80後裸辭教國畫 助學生建立自信 訓練觀察力小手肌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說起「國畫」,大家可能會以為只是黑、白色的山水畫,但80後的國畫老師Maggie告訴我們國畫並非如此死板。她教小朋友畫的國畫是色彩繽紛、題材以動物和植物為主,課堂中更沒有「畫錯」的概念,讓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詮釋畫作。Maggie自己從國畫中得到快樂和滿足感,也希望學生有同樣的體驗。
攝影:陳嘉元

Maggie去年5月裸辭,決心將國畫由興趣變成工作。

Maggie以前是當婚禮統籌師,5年前開始學國畫,當初只是為了在工餘時間陶冶性情,尋求一段可完全放鬆自己的時間。之後她慢慢對國畫產生興趣,心想:如果有一天將興趣變成工作就好了。為了不成為家人的負擔,她先以大半年的時間為日後的開銷和家用儲錢,直至去年5月,她便辭工開班教授國畫。

國畫變化多端的顏色,其實只由5隻基本色加墨水調出來。

與傳統相反  色調變化引人入勝

國畫有何吸引之處,令Maggie為其放棄穩定的工作呢?國畫著重筆法,考驗畫家「一筆過」畫出不同形態的事物,不能複筆。加上Maggie學習的是嶺南畫派,受到西洋印象派的影響,注重光的表現,畫面賦色大都十分艷麗,與傳統國畫正好相反,當中的技巧及顏色、水份的變化十分吸引她,「原來一筆入面掃了多隻顏色,一筆下來已經有不同變化,而變化多端的顏色其實只由5隻基本色加墨水調出來。」Maggie說。

訪問當天,國畫班的主題是鸚鵡。

邊畫畫邊認識動物  筆法訓練小手肌

Maggie選取的題材新穎,例如她早前到了加拿大旅行,在動物園拍下許多動物的照片,作為小朋友畫畫的主題。課堂上,她會拿出照片,跟小朋友一起分析動物的特徵,訓練他們觀察力,最重要是小朋友能自己發掘到動物的特點,而非只跟隨老師的思維走。而且小朋友可以憑自己的印象,逐筆逐筆畫出來,體驗由抽象到成形的過程。

另外,畫中背景和設定都可以讓小朋友自由發揮,「我會問他們想動物做什麼,有小朋友會話想動物看日出,有小朋友會話想畫動物喝水,同一班裏面每個小朋友的的作品都不同。」Maggie說。技巧方面,毛筆跟普通顏色筆不同,十分著重手的力度。Maggie指,「4-7歲小朋友可以練手部肌肉,要畫很仔細的部份時,手要『吊筆』;要漸變色時,就要『壓筆』」。另外,在調色時小朋友也可以認識顏色之間的關係和變化。

上課的小朋友無論是成功做出漸變色的效果,還是錯手在紙上弄了一點污跡,反應都非常可愛。
+3

沒有「畫錯」的概念  鼓勵建立自信

除了題材和技巧,Maggie也十分注意小朋友在課堂中建立自信的過程。她自己在國畫中得到自信心和快樂,也希望小朋友有同樣的體驗。很多小朋友一開始非常緊張自己畫得好不好、老師喜不喜歡等,「有小朋友畫到一半會覺得自己畫得欠佳,我會跟他說『你都未畫完』。有時候小朋友畫錯,我很少會跟他們說『畫錯了』,我會說你畫了另一種形態,例如由「坐」變「企」。」Maggie說。

這幅作品就是有小朋友在浣熊臉上多加了一個棕色點,Maggie就建議她把污跡畫作浣熊的鬍子。

她希望學生在課堂上是享受畫畫,而不是視之為一個任務。會有小朋友不小心把紙畫花了,Maggie便會叫他們想想如何修正,可以是一根草、一朵花,或者其他更豐富到幅畫內容的元素。例如小朋友在浣熊臉上多加了一個棕色點,她就建議學生把它畫作浣熊的鬍子。另外,Maggie又會教家長如何稱讚小朋友,「只讚『靚』是不夠的,如果你仔細地說明他所欣賞的地方,小朋友印象會更深刻,下次會記得而且會做得更好。」

小班教學因材施教  課後小訪問學習表達

Maggie很着重小班教學,因為當中可以觀察到每個小朋友的特性,因應他們的特性再安排教學方法。例如有小朋友比較文靜沉默,但從畫畫中可以看到他內心有很多想法,Maggie就會鼓勵他把任何想法都表達出來,在跟他討論動物特徵時會多問問他的看法、聯想,請他為動物改一個名字。從每一次的新名字中看到學生有配合動物的特徵,顯出其觀察力和創意。

Maggie愛以小班形式上課,更能掌握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

而最令Maggie開心的,是一位害羞的學生從起初在走廊探頭出來偷望她,到後期慢慢有勇氣走出來,甚至幫她開門,之後更畫心意卡送她。能跟小朋友建立關係,令Maggie感到十分滿足,「雖然這只是一個畫班,但能夠讓他們發掘到自己一些值得人欣賞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完成作品後,Maggie會跟小朋友做訪問,讓他們介紹自己的作品,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們事後將影片分享出去,得到朋友讚賞,小朋友下次便會自覺要畫得更好,鼓勵他們更投入課堂中。

藝術需要傳承開拓

Maggie從學生身上留意到,只要他們真心喜歡一件事,自己便會享受學習,她希望自己的畫班能保持這個氣氛,讓學生來上畫班是樂在其中。她指小朋友建立自信,發揮創意,促進手眼協調,培養觀察力,這些都很重要,但最重要仍是發掘他們對藝術的天份和興趣,因為藝術需要傳承及開拓。

她在社交平台上開設了專頁-「朝花夕墨」,分享自己和學生的作品。名字取材自《朝花夕拾》的書名,意指「早上盛放的花兒最美,但也有凋謝的一天,所以用墨彩留住最美一刻,日後觀賞」。另外,這也是她個人用墨彩記下藝術歷程,在日後回顧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