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濕疹|4個月大已可吃米、水果副食品!一原因先別吃根莖類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社會環境變遷影響,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患者已有增加的趨勢,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發病,不讓孩子多嘗試不同的食物。

醫生表示,為避免增加孩子過敏機會,應約從4個月開始進食不容易引起過敏的葉菜類等副食品,再逐步進展到根莖類、海鮮,關鍵是副食品要早點吃,而且種類及量都要多。

相關文章: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致病主因是什麼?不同年齡症狀特徵大不同

+8

台大生命科學院院長、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診醫生江伯倫,早前在「台灣兒童與青少年皮膚醫學會2024年度研討會」專題演講,並於演講後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兩大族群,一是出生後2至5個月的寶寶,另一個族群則是小學、高中的青少年。

江伯倫說,2至5個月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常與食物有關,若要避免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關鍵是副食品要早點吃,而且種類及量都要多,藉此誘發孩子的口服耐受性,未來慢慢的就不會再因為吃到某些食物造成症狀。

由於臨床發現,若2至5個月寶寶已在吃蘿蔔等根莖類當作是副食品,過敏及異位性皮膚炎症狀較難改善,推測是根莖類的酵素引起,且副食品又經打碎,釋放的酵素一定更多,過早讓小朋友接觸這些酵素,病情更加不易控制。

如何不讓孩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江伯倫說,一般孩子4個月左右開始吃副食品,一開始可以先吃米、葉菜類、水果、肉泥,7個月大再吃根莖類植物,10、11個月後再吃雞蛋、牛奶及海鮮等,應待孩子免疫調控能力越來越好後再吃。

至於年紀較大的小學、中學生,誘發異位性皮膚炎原因,常見是考試壓力大,心情焦慮感覺患部更癢,抓得更厲害,抓了以後,容易造成皮膚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且金黃色葡萄球菌變成過敏原,導致變得更癢,因此造成惡性循環。

江伯倫說,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已有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但健保給付有相關適應症,臨床上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專心考試,在會考或學測期間,讓孩子自費用藥。不過其中重點是要讓孩子避免搔抓,因生物製劑就像讓皮膚重開機,減少發病的機會,但若未改掉搔抓的習慣,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再度當機。

相關文章:濕疹戒口|小朋友轉季易起濕疹皮膚痕癢 中醫建議呢8樣食物要戒

+4

【延伸閱讀,更多兒童健康建議】

換季過敏|狂打噴嚏是敏感還是感冒?認識濕疹、鼻敏感4種過敏病

+24

濕疹|症狀不只發癢紅腫起疹!8種常見濕疹類型 教你4妙招改善

+12

延伸閱讀:

行房「單次撐25分鐘」能消耗慢跑2公里熱量 醫曝男人這1點是關鍵

影/九龍齋逾期原料改標蜜餞產品風暴擴大 高市衛生局查獲35品項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