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孩子發展與常人存在差異?「這些」方面需特別留意!
學前兒童|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不僅要在學校學習知識,同樣在家庭中需要受到教育的薰陶,同樣意味著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和師長皆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身為父母便需要多加留意孩子的個人發展是否健全,是否在某些範疇中的發展還未穩定。如孩子的發展持續地與其他同齡兒童有明顯的差別,那家長和老師就要特別留意,並商討是否需要安排進一步的跟進,或向專業人士查詢。
資料來源: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或幼兒中心,標誌著他們的成長進入另一個里程碑,而家庭與學校在孩子的發展中均擔當著重要的角色。若兩者能保持緊密的聯繫,定能更全面地扶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若孩子上幼兒班至大班期間,在各範疇中持續出現困難,家長和老師就要特別留意孩子在個人發展上是否出現問題。
學前階段(約三至四歲)
1. 學習及認知方面
對簡單的概念仍未掌握,例如不懂辨認大小
對數目概念仍未明白,不懂「一件」或「兩件」物件的意思
不能正確說出常見物件的用途,例如餐具 —— 進食、剪刀 —— 剪紙
不懂玩扮演或模擬遊戲,例如扮演醫生、老師;玩「煮飯仔」等
2. 語言方面
不懂辨認大部分常見物件/圖片的名稱
對簡單的指示未能跟從,例如「將車放入玩具箱度」
未能正確地回應「有/沒有」的提問
不會用短句來溝通,例如「波波跌咗」、「妹妹食餅」
未能正確運用「你」、「我」等代名詞,例如「我食餅」或「你俾妹妹」
不懂跟著唱兒歌
說話發音不清晰,別人難以明白
3. 大、小肌肉方面
步行時容易跌倒
上落樓梯時需要成人扶持
手指動作欠靈活,例如未能自行打開糖果包裝紙;翻書頁或搓泥膠
未能模仿畫橫線、直線
自行扭開或關上瓶蓋時有困難
4. 自理能力方面
不懂表達如廁的需要,日間仍經常遺尿
未能自行脱掉鞋襪或簡單的衣物
用匙羹進食時顯得笨拙
5. 行為及社交方面
喜歡獨自玩耍,對其他孩子不感興趣
缺乏目光接觸,很少主動與人溝通
很少引領他人注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他人的事物亦不感興趣
過分依附照顧者,難與照顧者分離
以上的例子僅適用於三至四歲的孩子。除此之外,在孩子上低班後(約四至五歲),家長仍需密切留意孩子的個人行為,判斷是否需向專家協助。例如在認知上未能明白簡單的比較性概念和數字概念、說話發音不清晰或是不會用簡單句子來表達想法、在如廁上未能作出較簡單的自理行為(如洗手、小便等)、行為及社交方面會表現不安、發脾氣、被動等等。
此外,若家長的孩子已上高班(約五至六歲)一段時間,同樣可以留意是否有以下的情況:如未能掌握簡單的常識及數目概念、難以理解較複雜的句子及說話欠流暢、未能做出脱衣物、刷牙漱口等的自理行為、不專注或是拒絕遵從指示等等。
然而,以上情況只屬個別例子,如家長對孩子的發展有任何疑問,可向區內母嬰健康院的醫護人員查詢。假如孩子出現以上多項問題,而且情況持續,便須盡快由老師透過「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作出轉介,或家長可致電所屬母嬰健康院,約見護士為孩子作檢查,幼兒的成長發展變化迅速,及早識別和介入會有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