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兩遺址均為良渚石器加工場 出土逾3.7萬件石製品等文物
浙江杭州最新發現的沈家里遺址和沈家畈遺址中,都有良渚時期的石器加工場。考古學者介紹,先民選擇在江邊建立石器工場是經過精心選址,考古界可以依托這個遺址,開展良渚文化時期石器製作流通的全鏈條考古分析研究。
沈家里遺址和沈家畈遺址分別位於杭州市的蕭山區和桐廬縣。2023年7月至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復旦大學和蕭山博物館對沈家里遺址開展考古發掘。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桐廬縣博物館聯合對沈家畈遺址開展考古發掘。
沈家里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325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了專業程度很高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場遺跡。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青年副研究員李唯介紹,沈家里遺址附近有自然山體,「良渚石匠」是直接開山取石,主要的產品是石錛、石鑿、石斧和石鏃,有不少石器的半成品磨製得很好。
李唯表示,這個石器加工場並非良渚先民創辦,在距今約6300年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先民就已在此處採石製器。
沈家畈遺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1500平方米。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家畈項目現場執行領隊關欣玉介紹,這個遺址可以分為良渚文化時期、宋元、明清及近現代四個階段。考古發現灰坑、墓葬、柱坑、石器堆等遺跡200餘處,共出土遺物3.7萬餘件,多以良渚時期的石製品為主,既有石器生產不同階段的產品,也有製作石器的原料和工具。
關欣玉介紹,此前有多位專家判斷分水江流域會有時代延續、系統性的石器加工點。而沈家畈遺址的發現正好填補了長江流域史前石器生產製造鏈條的一處空白。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考古項目負責人王寧遠研究員介紹,他們曾對良渚遺址群內出土的石器作過系統鑒定和分析,發現不少石器的石材並非採自良渚古城周邊的山體,而沈家畈遺址就有此類石材的石器,這為良渚石器來源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實證。
王寧遠稱,先民選擇在江邊建立石器工場是經過精心選址。條紋狀矽質岩質地不一,開山採出的「山料」質地不均勻,其疏松部分直接用於製作石器容易開裂,而經過水流沖刷的山石形成的「籽料」,質地普遍堅硬,更適於製作石器,「我們可以依托這個遺址,開展良渚文化時期石器製作流通的全鏈條考古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