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好去處|無懼電子書浪潮 廣州絕美書店如何堅守20年?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大約有4061家實體書店新開業,但同時也有1573家書店結業。

在實體書店經營不易的今天,廣州有一家書店悄然迎來了20歲生日。近日,羊城復合型文化生活書店——唐寧書店迎來了20週年生日。從書店出發,以「書店+」模式探索美好生活方式的多種可能性,為市民、遊客帶來豐富的體驗。

不少讀者一邊感嘆書店很難經營,一邊習慣性地看電子書、網購紙質圖書。不變的是,大家都認同,我們一直都需要書店。

是書店,更是藝術空間

走進番禺CBD南村萬博的四海城商業廣場,很容易逛到一個兩層樓高的文藝範店鋪,從它的藍色大門走進去會發現,它是個書店,更是個藝術空間。

記者走訪時看到,許多讀者坐在書店的「小劇場」台階座位上安靜閱讀,有的家長正在兒童區給孩子講繪本故事,有的消費者正在體驗調香、插花、繪畫。

書店內還有咖啡館區域、酒吧區域。每周,書店還會開展讀書會、親子手工課等有趣的活動。這就是唐寧書店四海城店,開業已三年,是目前唐寧書店7個門店中人氣最旺的一個。

在點評網站,網友們對唐寧書店的評價中,有一個高頻詞是「療癒」。唐寧書店創始人魯寧馨說,「療癒」打開了我們對書店的想象空間,閱讀、咖啡、調香、花藝、酒吧等等,所有具備「療癒」能量的事情都可以成為書店的有機內容。

書店消費模式和需求正在改變

聊起逛書店,消費者的認知正在悄然改變。當消費者走進書店,很可能不是單純為買書,可能是想買禮品、感受藝術熏陶、獲得一段治癒的時光等。

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研究員葉詩茗調研發現,一線城市受訪者中,23%的人每月會逛2-3次書店,其中43%的人在書店空間中參與過展覽、分享會、手工活動等各類活動。

65%的受訪「90後」,逛書店不一定會買書,但很可能會買其他東西,如文創產品、學習用品、新奇體驗。72%的受訪「00後」、63%的受訪「95後」,想買禮物時,會考慮創新書店或人文書店。

創辦人魯寧馨在唐寧書店20週年活動上致詞。(羊城晚報)

調研結果還顯示,消費者對書店的期待有:「在傳統的功能空間中,包容更多個性化的場景」「書店的公共性可以讓消費者與生活、身邊的人更有鏈接」「讓消費者享受美和舒適的氛圍」。

鑒於此,唐寧書店給自己的定位是「社區書店」,堅持在地文化與城市共生的美學探索。魯寧馨還曾說,「萬事皆可書店」。除了開書店,在20週年慶活動上,唐寧書店聯合生活方式研究院、大頭視頻,一起「為個性化的中國生活方式提案」,開啓戰略合作。三方將攜手共創,以「內容+場景+運營」賦能品牌。

「最初的想法是做一間好的書店,現在是一個空間、容器,能承載城市裡人和人交流、相互陪伴的生活空間。」魯寧馨在唐寧書店20週年活動上說,「20年後,唐寧書店仍會在這裡,繼續陪伴所在的城市和社區。」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