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中國服飾展被批「不中不西」 年輕人觀賞漢服重考究
自2020年11月中國大陸與韓國網友因明制漢服、韓服相似的外型,引發「誰抄誰」的論爭以來,中韓網友已於網絡上分別展開泡菜、漢字、明制大帽等論戰。在民族情緒被挑起的當下,不少中國網友與漢服同好除努力維護漢服外,也批評韓國「剽竊」行為。因此,有網友於社群網站發起「漢服挑戰」(#hanfu_challenge)回應,但民間的力量終究有限,許多中國網友認為,若是影視方面適時推出一部服裝考究的明代戲劇,或官方主辦漢服相關活動等,或許就能讓韓國人心服口服。
這也是為何央視於月初發表春晚節目單後,新加入的「山水霓裳」中國服裝走秀會如此受到年輕人的注目。但這場號稱結合新科技,並期望展現中國服飾之美、彰顯文化自信的走秀,終究還是與無數中國網友的期待背道而馳。
年輕人不買單的「中國服裝」走秀
這場主打中國服飾的走秀,卻讓人找不到一絲一毫的中國文化痕迹,模特兒都戴著宛如基督宗教聖母的光環、禮服上充斥著西方文化的內涵與審美,如玻璃彩色花窗、拉夫領等,就像是古希臘羅馬神話諸神下凡的現場,與走秀主題「看中國服飾有多美」毫不相干。
根據央視的節目表單可知,「山水霓裳」的服飾均來自知名的「國風」品牌-「蓋婭傳說」。蓋婭傳說由中國知名設計師熊英於2013年創立,根據官網可知其服裝理念為致力傳承中國美學與服飾工藝。但不少看過走秀的網友認為:「蓋婭傳說名字源自希臘神話的大地女神蓋亞(Gaia),從名字就看不到一點中國傳統,認為蓋婭傳說該先改名再來說自己是國風服飾的代表」。
更有許多的漢服同好表示,蓋婭傳說的服裝均是西式剪裁加上中國的龍鳳、刺繡等元素,可說是「帶有中國特色的西式禮服」,而不可將其稱作「中國服裝」。大量的中西方文化元素交雜,雖然設計師為中國人,但整體服裝帶給觀眾一股濃濃的「中國風」(Chinoiserie),似乎是為迎合西方人想象而設計的中國元素服飾。因此大部分漢服愛好者認為蓋婭傳說的春晚走秀,通過央視如此具有影響力的傳媒,會讓大眾對於「中國服裝」一詞產生混淆,有可能會使多年來的漢服復興運動付諸流水,也無法達到文化傳承與發揚中國文化的效果。
漢服科普提升年輕人審美
為何民眾會如此高標準要求央視春晚首次的服裝走秀?除與韓國網友的漢服韓服之爭有關外,還與2003年開始的漢服運動有著密切關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漢服至今已成為具有高額產值的經濟產業。不過,漢服復興所帶來的影響可不是隻有商機而已。
服飾與文化息息相關,漢服也是如此。在漢服同好的努力下,喜愛漢服的年輕人對於傳統服飾的平面剪裁(西方為立體剪裁)、交領、各朝代形制、圖樣等,可說是如數家珍。另一方面以出土衣物考古、圖畫、雕像為依據的漢服復原,讓不少民眾連帶地提高古裝戲服要求,並對於貼合文物圖畫的戲服,如《長安十二時辰》、《清平樂》給予高度讚賞。
民眾對於歷朝歷代的服飾開始有初步的認識、薰陶後,自然會對於不講究服裝的戲劇感到不適,如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真人版的服化道便曾引起大眾批評。年輕人會如此反感,還與漢服愛好者推動的觀念有關,為將依文物考據製作而成的漢服,與結合西式剪裁、審美設計而成的戲服、影樓裝有所區別,故漢服同好多將其排除於漢服之外。
這並不是說漢服只能完全依照出土文物,不可以有任何的現代設計元素,事實恰好相反。根據「漢服資訊微信公眾號」的問卷調查,只有極少數人(4.52%)認為漢服要完全按照古制,更有高達6成的民眾希望漢服可以更為美觀。不過年輕人所渴望更為美麗的漢服,永遠不會是蓋婭傳說這種連漢服都稱不上的西式禮服(儘管近年蓋婭傳說時常能在漢服活動中見到,但其服裝與漢服無關)。
有網友指出,今年春晚中國大陸各大社群平台刪除或是遮蓋對於央視走秀的負評,但其實從批評聲中,可以看出在漢服運動影響以及中韓網絡罵戰下,年輕人對於漢服的渴望與追求。通過比較央視春晚走秀與河南衛視春晚「唐宮夜宴」、四川衛視跨年演唱會「禮儀之邦」等傳統服裝表演獲得的高評價,相信往後能看到更多講究傳統服飾考據的節目,而漢服運動所帶來的文化影響也將會深入到日常生活各個層面。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