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漢服初體驗:台灣大學生「迷漢服」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年輕人穿起漢服,衣袂飄飄、自信地穿梭在都市高樓與傳統園林之間。每逢傳統節日,各地漢服社團也會適時推出相關的文化活動,像是穿著漢服體驗節慶民俗、結合民族樂器進行藝文表演,或是街頭快閃等方式,讓大眾能夠親近這件消失已久的服飾。
不過海峽另一頭的台灣,其漢服相關的活動除了固定每年12月,在高雄舉行的「大明寧靖王祭祀」外,其餘皆非常零星,且時間不固定。與大陸已「出圈」、成為經濟產業鏈的漢服運動相比,台灣的漢服運動仍停留在推廣階段,以舉辦相關講座為主,而漢服體驗則礙於台灣製作販賣漢服的店家不多,體驗活動並不興盛。
不過,位在新北市新莊區的輔仁大學(簡稱輔大),該校歷史學系與織品服裝學系(簡稱織品系)學生結合課程所學,於10月19日至10月22日在校內舉行漢服體驗活動:「霓裳羽衣 穿越古今:再現華夏衣冠-漢服體驗計劃」,期盼能夠從校園內開始推廣漢服。
這項校園漢服體驗活動,由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大三學生羅法凱一手主持策劃。為何在以歐美服裝為題的課程上,選擇漢服作為學習計劃的題目?羅法凱回答,因為從小就非常喜歡傳統服飾,對於旗袍上的布料、花紋非常有興趣。高三時在網絡商店看到漢服後,便開始著手深入了解。而歷史,則是她最熱愛的科目,恰好輔仁大學有織品系便選擇其作為輔系(為台灣的大學鼓勵學生兼修他系課程的一種措施)。而這學期織品系的課程,剛好讓她把兩個喜愛的事物相結合,才有了這項體驗計劃。
整個漢服體驗的展場規劃是為給予不瞭解漢服、或是剛接觸漢服的民眾而設計,牆上掛有先秦至明代的服飾特色解說,展示服飾多是仿出土文物製作而成的漢服。整個體驗活動的漢服、以及其配件,皆為多年來羅法凱自掏腰包購買的收藏。雖然漢服早已備好,但在短短兩週的時間內將活動海報、宣傳等道具準備好,羅法凱坦言相當吃力,不過還好有同組同學大力幫忙。羅法凱還表示,希望通過這場活動,讓師生能夠認識、支持台灣製作漢服的商家。
如何讓漢服在現代重現,實有賴服裝史學者與網絡上對中國歷代服飾變化有興趣的微博博主們仔細考究,若無他們的研究,也不會有一件件華麗精緻的漢服。羅法凱對此頗有觀察,她發現目前兩岸專門研究中國服裝史的學者並不多,而網絡上的漢服考據黨博主們也多非歷史系出身,這些有關漢服的研究多侷限在漢服「本身」,缺少了將服飾放入到歷史長河,用更宏觀角度來認識這件傳統服飾。
雖然在校園內舉行免費的漢服體驗活動,不過羅法凱的目標並不是開個漢服體驗店,而是未來能夠到大陸念服裝史,從「源頭」(史料、文物)對於漢服進行研究,期望自己以新的發現、觀點來推廣漢服。